老炮儿的三码事
2016/3/6 管理晨读

    

     对冯导的作品一直比较推崇,他可以说是中国大陆商业电影的领潮人,但在娱乐精神的背后却始终保持着对电影艺术和中国普通老百姓生活的思索与关注。

    

     从他的贺岁片开山之作《甲方乙方》到经典之作《大腕》、《卡拉是条狗》(个人认为),以老北京人特有的“贫”带给人们欢笑,以生活中还未泯灭的“真”给人以感动,以剧情设计的“夸张”催人以思考,最后,用冯氏幽默的“大俗”达到“观众说好才叫好”的雅俗共赏。

     《老炮儿》这部片子,虽然不是冯小刚导演,却是由他主演,有些“文艺范”的表现形式与冯导对演技的理解,碰撞融合,不失为一部带有冯氏风格的非典型冯氏作品。

    

     按说这样一个描写“混混”的电影,本应该入不了广电总局的“法眼”,但“盗亦有道”的故事却在物欲横流、人情冷漠、民风日下的现代社会中,激起人们心中一丝良知。一个有“道”的“混混”反而成了“仗义”的好人。

     父爱的宽容,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主线。找儿子、对父亲当年行为的怨恨、与老一辈的不同认知理念等等一系列“老子与儿子”“老一辈与年轻人”的矛盾充斥在整部影片中,而这一切最终又被父爱化解。“儿子犯错儿子圆,儿子圆不了老子扛”。简单的一句话,诠释了父爱的宽容,闯再大祸也是自己的孩子,父亲总会想方设法“摆平”。一次次的离家出走、一次次的寻找,一次次的闯祸、一次次的放下颜面找人借钱,一次次的父子冲突、一次次无奈地放下拳头……父爱,就在这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传统的回归,是闪烁在这部影片里的亮点。老炮儿敬重“规矩”:“一码归一码”偷了钱包证件要还给人家、无照经营三轮车就要没收、大老爷们被人“抽了个嘴巴子就要抽回来”、划了人家的车就得赔钱、借人家钱多了就要有东西抵押…即使对自己的儿子,也不是毫无原则的宠爱,比起那些有权“任性”、有钱“妄为”的高官和“官二代”,反而更加有道义,更加能让老百姓接受。老炮儿重情重义:年轻时为兄弟出头蹲过号子、兄弟有事不能不管、拉兄弟帮忙却不愿把事做绝害了兄弟、出了事堂堂正正地“茬架”、即使有心脏病也要了了事再住院…就连任性妄为的“官二代”小飞都感慨“以为您这样的人只在武侠小说里有”。

    

     小老百姓的呐喊,是这部影片隐藏深处的力量。不少影迷调侃,正是因为有了影片最后向中纪委举报这一剧情设计,才让广电总局能通过这部片子。表面观影,似乎有这样的剧情强入。我们无从得知,影片是有意为之,以便能够通过广电总局严格的“政治审查”,还是出于对老百姓点“赞”颇高的“打虎老王”的信任赞许。其实,影片里小老百姓的挣扎与反抗虽然隐匿却并不鲜见。也许这世界有些“猫腻”是小老百姓“想象不到的”,也许高官们的“游戏”是小老百姓玩不起的。迫于生计会卑躬屈膝,不惹麻烦会隐忍息事。可有一天,为了大老爷们的尊严,“抽了个嘴巴子就要抽回来”;为了江湖道义,和“官二代”茬了架哪怕单刀赴会也要去;为了不让老话里说的坏人逍遥法外,咱小老百姓该办的事情还得办。于是,剃了头,穿上当年激情燃烧的军大衣,拔出长刀,形单影孤地冲向湖对岸,用最后一口气高声呐喊着!

    

     影片的最后皆大欢喜,晓波接受了父亲也认同了传统,经营着父亲留下的小店,贪腐的高官最终落网,生活从归宁静。如果说影片有照顾的成分,个人觉得,这才是导演最大的照顾,照顾着观众的感情、照顾着正能量的存活,为身处这冷漠变动社会中的人们留存了一丝正义的希望。

    

    

     独品o东写西读坚持原创

     投稿邮箱:dupinleme@163.com

    

     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为好友

     小编邀请你加入独品o东写西读微信群哦

     -※精品推荐※-

     【管理晨读】联【合万集卡】给北京地区的朋友送了一份小福利

     10元全时便利店消费卡(7天内有效)

     ↓↓↓点击阅读原文领取

     ↓↓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管理晨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