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热议创新创业体制机制与环境变革
2015/6/17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把奕瑞赶出中国市场!”上海奕瑞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监陆遥拿出一块板,上面印着的正是Varian公司(世界排名第二的探测器生产商)放出的看似荒唐的“大狠话”——过去几年,曾经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的外资医疗器械巨头,相继饱尝被中国品牌夺回市场的失落,以至于恨不得把中国企业赶出中国市场。
在前不久上海市食药监局召开的“医疗器械质量万里行”座谈会上,一批在各自领域闯出一条“血路”的本土医疗器械企业结合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议题,对上海创新氛围的变化充满期待。他们说:“我们可以期待更多颠覆性创新成果的出现,但还需要更多主体转变观念,给‘国产’一次机会,最终实现多赢。”
不创新就是死,只有一路向前冲
这些年,上海医疗器械品牌“逆袭”外企的故事不少。“上海的创业环境其实让我们压力很大——上海各项政策要求很高,很规范。正因为这样,逼着你去主动创新。”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辉直言。
“医博会之前一直在深圳开,今年首次移师上海,反映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是上海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与国际巨头首次正面交锋,联影的新闻发布会和GE对垒,联影还当场拆机器,毫不示弱地展示技术,这简直就是一次与外国巨头的肉搏战。”前不久十分火爆的上海国际医疗博览会,依然是创业者们热烈关注与议论的话题。
“不创新就是死,只有一路向前冲。”这是许多在上海创业的医疗器械企业一路走来的“生存经验”。上海市食药监局医疗器械监管处处长林森勇透露:2001年至今,上海注销淘汰了700多家医疗器械企业。“进入这个领域的企业一方面要与国际巨头竞争,一方面又面临国内医疗器械领域工业基础薄弱的压力。正是经历了大浪淘沙,2010年以后大量创新企业冒出来,进入了相关技术核心竞争领域。”
如今回头看上海对于医疗器械创业企业管理的“高门槛”,上海奥普生物公司总经理李福刚十分感慨:“医疗器械人命关天,门槛高的好处是把‘劣币’逐出市场,让真正好的产品冒出来!”
企业不能在实验室孤芳自赏
在更多创业者眼里,上海有种颇为特别的创业氛围:态度审慎,做法开放。
上海辰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王为说,公司2004年创立,就决定从核磁共振射频线圈起家。“当时国内一片空白,药监局的新产品申报目录里都没有这个产品,可如今我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第三方线圈供应商,自主研发的产品70%销往欧美市场,国内各大三甲医院也都在使用。”
在企业创新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也开始充当“陪跑”角色——提前介入,做好重点项目的服务对接,跟踪指导,帮助企业更快通过审批注册环节。
由于政府部门的“牵线”,更多创新因子被融合起来。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成立25年,在国产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设备研发方面建树颇丰:全线产品通过欧盟CE认证,部分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进入海外市场。力新的负责人说,这受益于一种创新模式:食药监局牵线,科委牵头搭建的“数字化手术室技术创新产业联盟”,这里有六院、中山医院、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均被拉入力新的数字化手术室技术创新平台。“产品研发原本只是在企业内部,现在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上的关联单位都串联起来,这样的平台与创新力是前所未有的。”
“企业绝不能在实验室里孤芳自赏!”这也是奥普公司的切身感受。2009年,奥普公司启动“千户体验计划”,把大量医生请到奥普一起设计产品。“我们的拳头产品都是用户自己提出,一起设计,最后用户自己使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筛选自己的VIP客户。”在李福刚看来,这些年政府着力于平台建设,管理氛围也日益宽松,这让更多创新主体打破樊篱走到一起,也颠覆了创新的模式。
有没有勇气给“国产”一次机会
产品冒出来,那还缺什么?上海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质量总监张敏有想法——怎么摘掉“国产”头上的标签?
以前一说内窥镜,就只知道日本奥林巴斯。但如今相关技术全集中在上海,并把国外产品基本挤出本土市场。之前江苏公开招标内窥镜,进口产品报价40万元,澳华产品一出,外企像开了会似的集体降价到18万元。
最近,澳华向全球发布了一款新产品:AQ-200光通内镜系统,它集激光通信、1080p全高清图像等众多业内领先技术,还突破性地将应用于NASA卫星信号传输激光通信技术引入内窥镜领域。这一全球创举不仅实现了高清图像无损极速传输,也实现了电气隔离,从根本上杜绝了传统内镜的漏电风险,为手术安全制定了来自中国上海的新标准。
“这是我们和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历时3年的成果。医院的优势学科在企业创新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希望更多像中山医院一样的知名医院开放心态,与我们有更多互动!”在张敏看来,当国内三甲医院依然大多是进口产品的陈列室,中山医院的观念突破,最终令企业与医院双双得益。
观念变革与体制机制突破息息相关。在这群创业者眼里,上海“科创22条”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是他们最为热盼的。在此期间,关键就要打破现有产学研分割、资源分散、管理僵化的体制机制,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
文章来源:上海政府网
整理:弗锐达
专 题 回 顾回复圆圈内数字即可获取相应文章!01独家解析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不知的11个问题!
手把手教你做医械分类界定——新条例下产品分类界定流程是怎样的?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和产品标准对比说明
医疗器械发布违法广告将被重罚——新广告法不允许的医械广告行为有哪些?
解读《医疗器械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02实用大全ISO13485: 2015(DIS)权威解读
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官方网站及相关网站大全
从“受理”到“拿证”咨询时间、电话、地址一览
山东省医疗器械注册申办资料大全
03临床试验一文读懂临床评价资料如何准备!
临床试验CRF填写要点解析,且看大神们如何解决填写CRF的疑难杂症
豁免临床、同品种医疗器械产品的临床评价该如何做
独家解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04创新器械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审查结果汇总清单(持续更新中)
创新器械特别审批申请流程及工作时限
“绿色通道”没那么好走,创新医械特别审批,想说爱你不容易!
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
05注册收费药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管理办法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实施细则 (试行)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美国FDA医疗器械注册费知多少?
加拿大医疗器械注册费用是多少?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一站式医疗器械咨询及服务
医械注册咨询
临床实验CRO
服务热线:400 609 1580
洽谈QQ:220 646 0483
官网:www.fredamd.com
注册交流Q群:377876554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载的所有文章和图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的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更改或删除,以保证您的权益。对引用本公众号信息所引起的后果,我们不做任何承诺。本公众号所引用内容与国家法律法规冲突时,请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