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疗器械和孵化器的那些事儿
2016/4/6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现在全球共有10000多家孵化器,中国就占了一半!孵化器在变的越来越多,而项目却越来越少,如此怪哉,而医疗器械行业的孵化器更是众多孵化器中的一支独秀,有人想做好,有人想图巧,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解析一下医疗器械行业的创新之路。

     1.医械创新之路

     现如今,国内孵化器变的越来越多,而项目越来越少。尤其是在创新浪潮的推动下,各地大举兴建孵化器,企业、社会资本也在争相圈钱划地上马投建孵化器。随着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也需要全球性地研发和协作,尤其是电子器件在全球各国制造,已经很难离开全球性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医疗器械的研发经常是由电子产品的开发进而应用到医学领域,也就是说医疗器械项目开发是离不开全球化的电子行业。一般来说,医疗器械开发需要分成4个关键性阶段:1. 专利设计期;2. 产品开发期;3. 市场准入期;4. 进入市场并准备退出的目的。而这四个方面都是很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知识产权管理,成本控制,关键性战略合作者联盟,全球化视野,容易进入市场的,或者说医疗器械相对比较容易审批上市,但也存在不确定因素,在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开发产业化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统计显示:2015年中国孵化器增长了4000多家,这是过去26年中国孵化器的总和;目前全球共有10000家孵化器,中国就占了一半! 孵化器数量的严重超出导致了目前孵化器入驻率低、同质化明显,甚至出现砸钱圈地的恶性发展。众所周知:孵化器应该紧紧跟随创业项目的发展,而目前来看,它却远远跑到了项目前面,孵化器现状,一是数量太多,大家谁都吃不饱;二是同质化严重,生存出现大问题。如此怪哉的创新现象,在医疗器械产业中也在逐渐变得突出。有限的医疗器械创新内耗在了孵化器的争夺中,完全背离了最初创新的精神,距“大国匠心”这一时代号召更是南辕北辙。

     2.创新VS工匠

     医疗器械是多门尖端学科交叉产业,其创新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静下心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少有机构能够真正沉下心来帮助创业者。这是创业者的普遍心声,更多的孵化器是为了圈钱。 医疗器械的创新相较而言对孵化器的要求更高,这个高精尖的产业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和良好的科研氛围、积极的创新进取。 国家也在主导产业要有工匠精神,这与创新并不相悖,一定程度上还是相辅相成。国产医械在市场上难以立足的一个原因正是,产品粗制滥造、质量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在消费者中的声誉,而最终陷入了发展困境。

     3.孵化器

     相比新型孵化器众创空间,传统孵化器有其自身优势:拥有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具备比较完善的产业孵化链,能嫁接完善的社会资源,已有的基础服务也比较扎实。然而,随着创业创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孵化器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如进入门槛高、孵化形式单一,软服务和投融资资源明显不足等。目前孵化器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有两种:第一种是商业地产租金收入模式,第二种是用如投资等其他业务进行收益,比如入股创业公司,实现盈利。前者是直接的,后者需要二次转移支付。从创新转型、美国以色列先进经验等角度看,后者是重点,但这并非容易。目前,国内孵化器里的科技创新类企业少之又少,有好多孵化器最终沦为了收取房租的“物业公司”。

     4.医械创新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国家经济的起飞,人民大众能负担更加实用的医疗器械新产品――从最普通的电子测步表、电子血压表、电子血糖仪、电子按摩仪、电子疼痛治疗仪到价格相对较高的家用制氧机等大众医械产品将走入千家万户。发展中国家人民支付能力的快速上升,为这类医疗器械产品的家庭化推广应用铺平了道路。国内医械产业创新,势在必行。国内医械创新也拥有众多闪光点,当下的医械创新怪想,折射出国内医械创新整体的不成熟,尤其是在产学研结合上存在不成熟。 孵化器的疯狂增长,已呈现不理智。但医械创新仍然要一步一步来。尤其是要在产学研如何有效的衔接;孵化器如何更好的为创新做基础等问题上进一步探讨。

     来源:国际医疗器械网

     本文为转载,版权属原作者所有。

     01 收藏!国家局器械审评中心老师联系方式

     02 医疗器械注册核查常见问题汇总

     03 这46款产品不再是医疗器械了!

     04 11省医疗器械重点监管目录已出,有你家的产品吗?

     05 又有490个医疗器械产品“阵亡”了!

     06ISO 13485:2016标准于3月1日正式生效

     07医械注册批件频频被退,到底为哪般?

     08豁免临床、同品种医械产品的临床评价该如何做

     09 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收费标准

     10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审查结果汇总(持续更新)

     医械注册与临床研究技术服务商

     1、医疗器械注册与临床试验咨询请拨:400 609 1580

     2、合作或投稿,请发邮件至:freda@fredamd.com

     (回复“投稿”,查看稿酬标准)

     3、您还可以与我们在QQ上互动:2206460483,注册与临床交流群:377876554

     4、对此文如有疑问或建议,欢迎给我们留言,您的声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请关注公众号:fredamd2,医疗器械最新资讯,每晚10:00与您分享!”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弗锐达医疗器械资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