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2015/8/10 养生保健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对于年轻人来说,室外露宿也是不好的习惯。因为,人睡着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夜间气温下降后,气温与体温差逐渐增大,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我国传统哲学理论认为,世间一切万物都是盛久必衰,衰久必盛。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正是阴气初生的时候。故不能过于贪凉快,而应当让机体出汗降温,还能驱使人体内一些毒素排出。


     盛夏,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饮食上宜以清补为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荔枝、芒果、苦瓜、丝瓜、西瓜、绿豆、赤小豆等。忌吃辛辣油腻之物,如猪、牛、羊肉、辣椒等。此外,早晚应到户外活动,不可终日猫在有空调的室内不想出来。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及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凉,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中医认为,冬季养生应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久坐石凳,寒凉侵入人体,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


     中医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之说,这其中是有道理的。在夏季,老年人在外锻炼或乘凉时应多加注意,以免坐得不当引病上身。

    

    “冬不坐石”是因为石头具有聚温性传导性,在冬季十分寒凉,属阴邪,对人体有侵害,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尤其容易伤及肾脏。“夏不坐木”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质椅凳,由于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虽然表面看上去是干燥的,但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和关节炎,也容易伤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此外,老年人在外时也不可坐“硬”。老年人如长期坐硬板凳,容易患坐骨结节性滑囊炎,屁股一接触板凳就会有疼痛,且很难治愈。因些,老年人在外时,最好备个薄垫子,以免因坐而伤害身体。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养生保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