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与护工的工作职责讨论(二)
2014/10/17 护士学习笔记
护士笔记微信/网站:HuShiBiJi.CoM这是2008年 袁宝芳老师写的一篇文章,到现在我们都可以作为参考,以前我们分不清护士、护工、看护,现在因为“优质护理服务”我们不需要分清楚了,因为所有的活我们都做了。
护士这个职业传入中国后,开始时定位是基本正确的。这一点,从教育层次上可以看出。1921年,我国开始培养具有学士学位的护士,还开始了公派出国留学攻读更高层次的教育(如王绣瑛即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护理医学硕士,李式鸾为波士顿大学护理医学博士)。但是,1950年,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的护理教育全部改为中专。直到1984年才恢复高等教育。40多年的高等教育缺失,使中国将护士这个职业完全错误定位了。护士成了只会打针发药的简单劳动者,医生做了很多应该由护士完成的工作(医院药学也是这样,也是在50年代初期取消了高等教育,到现在,中国的药师仍然绝大多数不能进行药理毒理分析、审核处方、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等工作,只能在药房的小窗户后面做“售货员”)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护理模式的改革。卫生部制定了《2005―2010中国护理事业5年发展规划》(此为我国第一个就某一职业制定的规划,足见中央的重视)。从护理高等教育(我国1992年开设护理硕士教育,2004年开设护理博士教育)、专科(手术、急救、ICU等)护士培养、护工队伍建设、护理管理等方面积极稳妥的推进中国的护理事业与国际接轨。以前,只有在国外才出现的顶尖名校办护理教育的情形(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诺丁汉、爱丁堡、墨尔本、东京、延世、约翰.霍普金斯、蒙特利尔等国际一流大学均有护理学院系),也开始在中国大陆出现(香港理工、中文、台湾辅仁、台大等港澳台名校早已开设护理学博士教育)。目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大、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综合大学都建立了护理学院,协和的护理学硕士、博士也已纳入清华大学培养。中国的护理改革还得到了世界各地医学团体和个人的大力资助。如HOPE基金会对武汉大学护理学院的资助。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得到了耶鲁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鼎立支持。台湾的护理专家吴袁剑云博士(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终身教授,护理学博士生导师)从 1990 年,就开始了对中国护理改革的帮助工作,她的工作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的大力支持,多次争取到了 UNDP 支持中国护理改革的援助项目,被中国卫生部聘为护理顾问。 我之所以谈论护理学高等教育,并不是说高学历就不能从事生活护理。而是说,生活护理无需高学历,无需医学知识。将护士与护工混同,是医学教育资源的浪费。美国医学教育资源丰富,全国有80多万护理学学士,30多万护理学硕士和博士,但护工仍只是要求小学4年级的阅读水平,足见两者的差异。
医学护理究竟与生活护理有何不同呢?护士与护工,一笔写不出两个“护”字,但决不能合并同类项。正如医生与兽医不能合并一样。在这里,没有歧视任何一方的意思,只是说明两者的不同。生活护理、医学护理、皮革护理、头发护理,护理很多,并不一样。医学护理不仅仅是打针发药,更不应该是所谓的“伺候人”,而是应该包括健康咨询、营养指导、护理处方、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心理输导等内涵。现代医学具有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4大支柱。护理学是保健医学的主干,同时也在其他领域扮演自己的角色:在预防领域,护士是公共卫生知识的传播者、流行病的社区监控者、免疫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在康复领域,护士是康复医生、各专业治疗师的合作者,同时也是康复、营养、运动的主要指导者。在临床领域,护士扮演了治疗举措的实施者、健康教育者、病人的责任者、医生的合作者、心理输导者、重症监护者、主要的感染控制者、救护者、质控者和护理知识咨询者等多重角色。而护工只是生活照护者。前者要求消毒灭菌,而后者由于工作性质不可避免接触细菌。所以,任何国家不会混同护士和护工,不会让一个人给病人倒完大小便再去打针。护士可以在无污染区工作,而护工则不能涉足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区域。
很多大医院开设了护理咨询门诊。就老年病、慢性病、新生儿护理、妇幼保健、营养运动等进行咨询。因为许多病“治”不如“养”,“医”不如“护”。而护工是无法进行咨询服务的。
我国的护理,最大的问题是,从中专到硕士(博士临床太少,矛盾不突出)干的工作是一样的。而且,医护职责不清,医生做了许多护士的工作,护士又做了一些护工的工作。药学、医技也是这样,人才浪费严重。
另外,由于医生权力过大。医嘱无需经过与护士协商,处方无需经过药师审核,检查无需经医技建议,医生可以在毫无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实施开药等工作,对“开单提成”造成了方便,加剧了患者的治疗负担。
诚然,以上大多是发达国家的做法,中国护理确实还很落后。但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正在努力。不仅仅是推进医疗模式的改革(医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要进行医学模式的变革,也就是重新定位一些职业,合理划分职责,组建医疗团队,提高中国医疗的服务质量,两者缺一不可。
人们认为病人住院应该由护士护理,是没错的。但这种护理应该是医学护理,也就是保健、康复意义上的。病人的生活照顾是护工的职责。之所以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护士应该吃喝拉撒全包,是我们1950年取消护理高等教育造成的,虽然当时的初衷仅仅是减少护士的培养周期,缓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护士缺乏,但由于没有及时恢复高等教育,使得护理学师资匮乏,更使国人对护士这一职业错误定位,护士是掌握医学、保健学、心理学、营养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护理医生”这一基本的定位在中国没有确立。护理学是保健医学主干学科,医护并列互补,医生主“治”,研究“病情”;护士主“养”,研究“病人”的观念也没有形成。而诸如护士仅仅是医嘱的执行者、是伺候人的这种观念却至少直接影响了两代人,间接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护士笔记
▲我们致力于打造最全的护理知识百科全书
总结学习资料|输出原创内容
共享护士心情|更新临床知识
▲微信输入关键字即可获取知识,例如:三查十对
▲登录网站www.hushibiji.com,下载APP,加入护士圈
▲打赏小编:只要随手戳一下下面的广告,不花钱^_^
↓点原文,参与文章讨论↓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