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必懂,化验单汇总!
2015/7/26 护士学习笔记

    

     『一本你值得收藏的护士笔记

     总结学习资料 | 输出原创内容

     共享护士心情 | 更新临床知识

     看化验单不求人,还是得花点时间研究。

    

     手术风险控制

    

     一、尿常规

    

     二、血常规

    

    

     三、其他检查

    

     四、生化检查

    

     五、检验项目、英文缩写、正常值范围、临床意义

     1、谷丙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SGPT/ALT

     0-40U/L

     ①显著增高见于各种肝炎急性期药物引起的肝病肝细胞坏死。

     ②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及心梗。

     ③轻度增高胆道阻塞性疾病

     2、总胆红质素

     T-BIL

     0~18.8umol/l

     总胆红素增高,如肝细胞损害、肝内和肝外胆道阻塞、溶血病、新生儿溶血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

     D-BIL

     0~6.84umol/l

     参考总胆红素

     总蛋白

     TP

     60~80g/l

     血清总蛋白增加

     ①脱水如水份摄入不足下痢呕吐糖尿病酸中毒,肠梗阻或穿孔,灼伤,外伤性休克,急性传染病等。

     ②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③结核,梅毒,血液原虫病等。

     血清总蛋白降低

     ①出血、溃疡、蛋白尿等。

     ②营养失调、低蛋白饮食、维生素缺乏症、恶性肿瘤、恶生贫血、糖尿病、妊娠毒血症等。

     3、血清白蛋白

     ALB

     35.0~55.0G/L

     与血清总蛋白测定基本相同

     4、碱性磷酸酶

     ALP

     成人20-110U/L

     儿童20-220U/L

     增高见于①骨髓疾患②肝胆疾患③其它甲亢甲状腺腺瘤、甲旁亢。

     5、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GT

     (γ-GT)<50U/L

     ①明显增高:肝癌、阻塞性黄疸、晚期性肝硬化、胰头癌

     ②轻中度增高: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胰腺炎

     ③酗酒,药物等所致

     6、胆固醇

     CHO

     0~5.18mmo1/L

     <200

     ①用于高脂蛋白血症与异常脂常脂蛋白血症的诊断、分析。

     ②用于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判断。

     7、甘油三脂

     TG

     0~1.6pmmo1/L

     青年<150

     老年<200

     增高见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糖尿病、肾病综合症及甲状腺功能减退、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降低(低于人群的5%位数)无重要临床意义。过低见于消化吸收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甲亢、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肝实质性病变、原发性β-脂蛋白缺乏症。

     8、高密度脂蛋白脂固醇

     HDL-C

     1.16-1.55mmo1/L

     男>40(1.03)

     女>45(1.16)

     胆固醇和冠心病患病数之间负相关已经被许多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1.生理性升高:运动(如运动员一般HDL—C较高)、饮酒、妇女服用避孕药、一些降胆固醇药物(如诺衡)等。

     2.生理性降低:少运动的人,应激反应后。

     3.病理性降低:冠心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

     4.病理性升高:慢性肝病、慢性中毒性疾病、遗传性高HDL血症。

     HDL胆固醇是一种和总胆固醇浓度无关的危险因素,而且有很高的预期价值.

     因此,HDL胆固醇浓度的测定对冠心病危险的评估是必需的

     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2.84~3.10mmol/L

     增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10、淀粉酶

     AMS

     血清0-220U/L

     尿<1000U/L..

     增多见于急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

     减低见于严重肝病(血清尿淀粉酶同时降低)

     11、二氧化碳结合率/力

     CO2-Cp

     45.0~65.0ml%

     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呼吸性碱中毒的代偿增多,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酸性中毒的代偿。

     六、乙肝五项指标含义:

     HBsAg、抗HBs 、HBeAg、抗 HBe、抗 HBc。以上即为乙肝的" 二对半",正常均阴性。

     下列各种 "组合 "的阳性,其意义如下:

     ①HBsAg、 HBeAg、抗 HBc(1 、3、 5项)阳性:急性或慢性乙肝。俗称 "大三阳" 。

     ② HBsAg、抗HBe 、抗HBc( 1、 4、5 项)阳性:急性乙肝趋向恢复、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者。俗称 "小三阳 "。

     ③ HBsAg、抗 HBc( 1、5 项)阳性:无症状HBV(乙肝病毒)携带、急性 HBV感染。

     ④抗 HBs、抗HBe 、抗HBc( 2、 4、5 项)阳性:表示感染后恢复,已获得免疫力。

     ⑤抗HBe、抗 HBc( 4、5 项)阳性:有既往感染史、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⑥抗 HBs( 2项)阳性:被动或主动免疫,对HBV (乙肝病毒)有免疫力。

     ⑦抗HBc阳性( 5项):急性 HBV(乙肝病毒)感染核心窗口期(尚未发病但可传染)。

     七、凝血四项

     取血做凝血4项检查,凝血四项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目的是在术前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有无缺陷,以事先有所准备,防止术中大出血而措手不及。人体的止血功能十分重要。当人意外受伤流血时,止血功能迅速发挥作用,使血液凝固堵住伤口而止血,避免血液大量丢失。当患者需要手术时,医师必须事先了解患者的止血功能,如止血功能不健全,患者术中可能会大出血以至发生手术意外甚至死亡。

     (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

     是血检前状态、DIC及肝病诊断的重要指标,作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临床口服抗凝治疗剂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延长见于:

     a、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主要由于凝血酶原及有关各凝血因子生成障碍。

     b、VitK不足,合成Ⅱ、Ⅶ、Ⅸ、Ⅹ因子均需VitK。当VitK不足时生成减少而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亦见于阻塞性黄疸。

     c、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因广泛微血管血栓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d、新生儿自然出血症、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抗凝治疗。

     缩短见于:

     血液呈高凝状态时、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心梗、脑血栓形成

     (2)凝血酶时间(TT)

     延长见于:

     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增多、AT-Ⅲ活性增高、纤维蛋白原量和质异常

     (3)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

     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

     延长见于:

     a、凝血因子Ⅷ、Ⅸ、Ⅺ、Ⅻ缺乏

     b、凝血因子Ⅱ、Ⅴ、Ⅹ及纤维蛋白原减少

     c、有肝素等抗凝物质存在

     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多

     e、DIC

     (4)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增高:烧伤、糖尿病、急性感染、急性肺结核、癌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妊娠、肺炎、胆囊炎、心包炎、败血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急性心肌梗塞后

     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

     本文由手术风险控制微信授权转载

    

     | -20万护士工作学习生活平台 - |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倒计时丨易混淆丨历年重复考点丨知识点口诀丨实验室正常值丨高频考点必背丨专业知识丨专业实践能力丨趣味记忆丨经典汇总丨核心知识点归纳丨顺口溜丨100条外科考点丨要点速记丨考前看一遍丨考前一个月丨模拟试卷丨历年真题丨全真模拟丨考试必做丨专项练习丨考前突破丨精选复习资料丨精选800条丨大总结丨要点重点笔记丨口诀总结丨考前浏览丨看看记记丨成长特征口诀丨涵盖70分丨要点之最汇总丨资格证大全丨手术室器械丨医院必考丨解剖100之最丨内科病例分析丨外科病例分析丨消化系统总结丨抢救药口诀丨医嘱缩写含义丨两个标准培训丨演讲稿丨护士节丨QCC丨心肺复苏丨护士十八怪丨三甲复审应知应会丨剂量计算方法丨七步洗手法

     点击下方可以加入20万护士圈,等你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