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纳洛酮应用过程中的过量或中毒观察
2015/12/10 护士学习笔记
护士笔记微信/网站:HuShiBiJi.CoM
作者:忘忧草
警惕!纳洛酮应用过程中的过量或中毒观察
案例
患者张xx,女,36岁,因生气后自服阿普唑仑(量不详)3h余,昏睡
不醒,呼之不应,家属急呼120,由救护车于2014年6月4日12:10接入xx医院急诊科,紧急给予洗胃、导泻、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应用纳洛酮、醒脑静、保护胃黏膜等药物应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其中,为促醒,医嘱: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纳洛酮2mg ivgtt qd ,纳洛酮0.4mg iv,q6h应用,后患者出现烦躁,应用约束带,神志转清后,22:30患者被转往内x科病区住院治疗,后患者出现躁狂、发疯、乱跑,说是要去看自己的孩子,至跑到院外的大街上,医生找到后劝说不动,亦拉不回患者,直至惊动医院总值班、保卫科、“110”交巡警,值班的医护人员因之忙着寻找走失的病人,引发科内一片混乱。幸亏该病人后来被找到,未出现其他意外。
解析
上述患者走失案例中,患者本身是中毒患者,在救治中毒过程中,为给患者缓解症状、解毒,患者又被反复、大量应用了纳洛酮等药物,以拮抗、缓解中毒症状。这些药物如若大剂量应用、掌控不当,亦可产生不良反应,出现高度兴奋、烦躁不安,甚至谵妄、幻觉、惊厥等中毒症状;上述案例中患者出现的兴奋、谵妄等精神异常,除本身中毒原因外,不排除拮抗药物过量因素。中毒患者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病情观察较普通患者,护理观察上要更为细致、难辨。
在急诊科,纳洛酮的应用是如此的广泛与普遍,科普下,充充电!
纳洛酮在急诊急救中应用现状
历史1960年由shman首先合成;1971年在美国用于临床;国内1983年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合成。
药理作用 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
药代动力学 脂溶性高,并迅速分布全身,尤以脑、心、肺、肾为高,透过血脑屏障的速度为吗啡的16倍。
临床应用超级广泛
◇急性中毒急救 阿托类药物、镇静催眠类、酒精中毒。
◇用于急性脑梗死
◇用于急危重症 心、肺、脑复苏等
◇用于儿科急救 抢救感染性休克等
◇用于颅脑及脊髓外伤
◇用于解除静脉复合麻醉所致呼吸抑制和术后催醒。
纳洛酮中毒
纳洛酮化学结构与吗啡相似,为阿片类拮抗剂。其机制是具有阻断外源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的作用,阻止或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等中枢抑制及抗休克作用。主要治疗阿片类药物急性中毒、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抗组胺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感染性休克、急性重型脑梗死、肺性脑病、急性昏迷、新生儿窒息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本药静脉注射后作用迅速,且持续1-4h,血浆半衰期约1h.在肝代谢,经尿排出。常用量每次0.4-2mg,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及静滴。
临床表现
1、 过量可致恶心,呕吐反应。在逆转吗啡麻醉过度时可出现震颤、出汗、过度换气、血压升高、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等心律不齐。
2、 偶有咳嗽、呼吸困难、咯泡沫痰等肺水肿表现。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出血现象。
3、 对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用本药可引发吗啡戒断症状。
纳洛酮中毒的治疗要点
1、 中毒反应者立即停药;
2、 维持呼吸道通畅;
3、 对血压升高或肺水肿者予降压剂、利尿剂等;
4、 对症支持。
患者本身就是中毒患者,对症治疗过程中,中毒因素、用药因素、心理
因素,复杂得很,这种患者的临床用药观察,护理人员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救治药物中毒上,还要警惕患者解毒药、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出现问题,及时告知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是护士观察的重点。更是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人群——情绪、精神出现问题,一时排解不开而失控出现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这样的患者,较之正常来医院治病的一般患者,属于特殊的“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对此类患者要特殊对待,否则,以普通患者的管理方式待之,很难保证患者的安全管理。
▼点击下方可以加入20万护士圈,等你哟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