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分级救护的组织形式和要求
2016/3/30 护士学习笔记

     根据战争和中外多次救灾经验,灾害医学救护体制以分级救护为宜。即把担负灾害伤病员救护的医疗机构,按技术的高低和措施的复杂程度分成等级,并按从低级到高级的梯次配置,把伤病员的整个救护过程从时间、距离上分开。伤病员在转送过程中,通过这些救护机构得到逐步的完善。这就不像平时那样,伤病员自始至终由单个救护机构完成。这种救护与转送结合的分级救护过程是灾害伤病员救护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分级救护的组织形式

     灾害伤员救护一般可分为三级:第一级现场急救第二级早期救护第三级专科救护。分述如下。

     1.第一级现场急救

     由军队或地方医学队派出的医护人员与战士、民兵、公安与消防人员、担架员、挖捞人员等共同组成抢救小组,在灾区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首先将伤病员从各种灾难环境中抢救出来,然后进行包扎、止血、固定、心肺复苏和其他急救措施,再把经过急救的伤病员设点集中起来,填好伤票,转送到早期治疗机构中去。

    

    

     2.第二级早期救护

     由灾区原有的医学机构或外援的医学队单独设立,也可由两者合作共同组织实施。其基本任务是:对经过现场抢救小组处理或未经抢救小组而直接来的伤病员进行伤员分类、登记、填写或补填伤票和简要病历;实行紧急治疗护理;留治传染病员、轻伤病员或暂不宜转送的危重伤员;将需要专科治疗或需较长时间恢复的伤病员转送到灾区附近或较远的指定医院。

    

    

     3.第三级专科救护

     由指定的设置在安全地带的地方和军队医院担任。

     其主要任务是收容灾区医学站、医院转送来的伤病员,进行确定性治疗护理,直到痊愈出院。灾害伤病员为什么要进行分级救治呢?这是因为灾害伤病员多,伤情复杂严重,迫切需要完善的救护,但灾区的医学机构被破坏,失去了救护能力,而外援医学队携带的医学装备和药品器材数量有限,灾区又无条件收容大量伤病员。

     因此,灾害的伤病员必须经过现场抢救后转送至第二级或第三级治疗。这样,就把平时由一个医院完成的救护全过程从时间上、距离上分开,由三级(或两级)救护机构分工实施。

    

     从伤病员总体救护过程来说是分为三级救护,但并不是每一个伤病员都要经过三级救护。重伤病员或需专科救护的伤病员最终治疗机构是第三级。2~3周能治愈的伤病员或濒危伤员则为两级,不少轻伤病员只经过现场处理后给予门诊或巡诊救护,不需要送到早期救护机构去。

     二、分级救护的要求

     1.迅速及时

     时间就是生命,及时救治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治愈率和减少残废率。大出血、窒息、中毒可因延缓数分钟而死亡,因提早数分钟而得救,其及时性表现在几分钟之间。对创伤伤员来说,在12小时之内必须得到清创处理。灾害伤病员的救护最首要的是“快”。为此,首先是做好现场抢救,迅速帮助伤员脱离险境,对危急伤员迅速采取果断措施,保住生命。其次,救护机构要尽可能靠近现场,缩短转送距离。第三,要使用快速转送工具。第四,要加强救护机构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2.前后衔接

     为了保证分级救护质量,各级救护措施要前后衔接,既不中断,又不重复。前一级要为后一级救护做好准备,创造条件,争取时间;后一级要在前一级救护的基础上,补充其未完成的措施,并进行新的救护措施,使救护措施前后衔接紧密,逐步扩大、完善。首先,要对各种灾害损伤特点和发生规律、救护理论原则有统一认识,保证工作步调上一致。第二,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执行本级救护范围。属于本级该做的,不能推到下一级,以防失去救护的及时性;不属于本级救护的,在未完成本级的救护范围之前,或者条件不具备时,不要勉强去做,以免影响救护质量。第三,要按规定填写统一格式的护理文书,使前后继承性救护有文字依据,便于了解前一级救护机构已进行了哪些救护,并据此制订下一步救护计划。

    

    

     3.转送与救护结合 在转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不间断的伤情观察和医学护理,确保伤病员迅速安全地到达接收医学机构。

    

     作者:天使的翅膀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人手一份】2016年护考资料大全,你值得收藏

     【人手一份】心电图学习大全,不信你还不会,收藏之

     人手一份|心肺复苏各种教学、演示大全,医务人员收藏必备

     实习护生人手一份——实习秘籍

     护士人手一份——50项护理操作视频(修订版)

    

     护考万题库,请戳【阅读原文】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士学习笔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