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医疗纠纷:“干着急”和“不相信”
2016/1/19 中国医学论坛报
“ 他今年53岁,他说他刚当医生的时候,虽然赚的少但是心不累,每个患者都很信任医生,那时没人非捧自己是白衣天使,但是自觉社会地位很高。如今确实赚的多了,但心太累,每天看到的患者眼神中,都透露着深深的怀疑。
这起事件的伤害是巨大的。
北医三院两名专家停诊,医护人员人心惶惶,部分孕妇被迫转院。一周时间里,这家顶级妇产科医院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严重影响。
中科院理化所备受抨击,一纸公函换来的是公器私用的质疑,还有无数骂声和巨大的压力。连带着中科院系统名誉也受损害。
死者丈夫张某被挖了个底朝天,本来已是全家悲痛不已,但外界的巨大影响,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肯定是不可承受之重。
而医生和医学生们,再次被涉医的暴力事件频发伤透心。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急着要说法?
当下的国人死在医院里,特别的着急要个说法。他会天然的把有疑点的死亡,认为是类似于“被一刀砍死”,医院必须马上拿出说法,一时一刻都不能等,心里就是特别的着急。
然而,医疗上的死亡认定是一个严谨严肃的过程,孕妇于11号早间死亡,医院于15号出具尸检结果,以我对医疗事故处理流程的了解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开绿灯特事特办的结果。尽管如此,死者家属也耐不住性子等不及,在12号及13号就与医院发生了“情绪激动和冲突”。
不仅仅是家属急着要说法,就连中科院理化所也都急着发了公函,要医院给真相,为什么必须这么急?
不仅仅是在医疗系统里,即便是前些天全国关注的芜湖女大学生坠亡,家属对“真相”的速度渴求极为强烈,总之就是不想等也不能等。为什么?
为什么不信任医院?
在中国,一个悲惨的事实,患者对医院是不信任的!无论是谁,即便到了最顶级的医院,都会带着怀疑的心理。中科院理化所都发来公函“希望”医院给真相本属多此一举,医疗鉴定流程正常就应该给出真相对吧,天空飘来潜台词,因为中科院理化所不信你。
原因呢?
1、医学的知识水平差距,使得医院在处理医疗事故问题上,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和解释权。很多患者产生了“嘴长在你脑袋上,我啥都不懂,反正你怎么说都是对的”这种心理,这种心理极度逆反之后,就变成了“你怎么说我都不信”。
2、医院愿意走法律程序吗?我没有调查每一家医院,但我也了解到比较普遍的现象,有时医院自己有小错,并不想走医疗鉴定,因为医疗鉴定会将医院的错误记录在案,医生也有可能受到处罚,这对于很多医院是绝对不情愿的。他们宁可私了也不想有这个污点。
今天去医院看病时,和一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主任聊了很久,他跟我说,其实医疗鉴定时专家们一般并不会对医院客气,该指出就指出,走正规的途径其实对于患者来说是最佳选择,但是这么多年来,不仅是患者很闹,一些医院也配合着患者走私下调解。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矛盾愈发积重难返。
3、大医院不堪重负
昨日很多北医三院的医护人员私信我,他们告诉我,即便在这家全国最好的妇产科医院里,每日的忙碌让医护人员不堪重负,对特殊病患也很难达到真正的全方位照料,孕妇丈夫反复强调七次去找医生没有得到响应,我不敢确定这是否是精确的实情,但我们可以明白,当天很可能确实出现了医生不好找的状况。
我自己
去年年初我去某三甲医院耳鼻喉科看病,嗓子不舒服,门诊排队挂号看病,一个岁数挺大的老医生问了两句,直接说你去做喉镜吧,我交了钱做了人生第一次喉镜,很疼。做完之后我发现,我身后陆续的七八名患者每个人都安排做了喉镜。
我当时就产生了怀疑,是不是医生为了赚钱,本来不需要但是特意给每个人都安排喉镜呢?今天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医生朋友,他告诉我,喉镜看得更准,医生没什么问题。
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连我这个自认为挺客观的人,都会对医生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这都是医院的问题吗?这都是我的问题吗?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其实走法律途径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医院本身是尽量不想打官司。对于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医患纠纷中,患者由于不信任医院,常年的上访把自己愣是磨练成了某领域的医疗专家和法律专家,这样的代价非常巨大。
即便真是打官司的医疗纠纷,大多也是医患双方闹得已经精疲力尽,不得不走这条路。真正清清爽爽互相不废话也不闹直接打官司的,实属罕见。
但即便如此,作为官方的医院理应做出表率,积极引导患者打官司,甚至帮患者出律师费都行。别以为这是开玩笑,律师费不过几千块钱,每起医患纠纷造成的医院损失患者损失,比起几千块要多出不知多少倍。更不要提双方心理遭受的打击。
2、医院应主动公示每起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分技术失误和责任失误,这个道理就好像足球罚任意球,有守门员喝水去了丢了球叫责任事故。对方罚球虽然没那么刁钻但是我守门员技术不行这叫技术失误。
无论哪一种事故,在医学上都是有一定概率的,接待病患越多的医院,出的事故就越多,原因很简单,人人逃不过概率。
医院无需遮遮掩掩,每次都把它公示出来,原因清清楚楚,重新获得患者的信赖。现在满网查到的牛逼大医院,都是介绍某项技术多么强大,取得多么高的成就,但是曾有什么失误从无说明。这就好像一支球队展示自己从不输球,反而给人感觉完全不可能。
当然,完成这一点需要医疗改革的逐步实施,让各级医院统一来做,谁也不吃亏,谁也不再遮掩,谁也没啥丢人。
尾言
中国的医患矛盾真是说不清道不完,已经成了世界难题,中国的医闹与知识水平无关,与道德素质无关,与职业地域无关。就是与这个当下彼此都不尊重法律有关。
讲个不是段子,前年有个大领导在某市顶级三甲心内科住院,要滴一个外医院带来的眼药水,当时护士不给滴,一是这个药不是本医院提供的,二是这个药有可能引起心脏不适。结果这位大领导就自己滴了,果然心脏病突发。事后医院的全院大会,院长感激这名护士到差点没给跪下。
今天我胸痛咳嗽发烧数天,到医院的看病结束前,那位前文提到的普外科主任对我幽幽的说,这些年挺烦你们记者,表面当朋友嘻嘻哈哈,其实从来不交心。
他今年53岁,他说他刚当医生的时候,虽然赚的少但是心不累,每个患者都很信任医生,那时没人非捧自己是白衣天使,但是自觉社会地位很高。如今确实赚的多了,但心太累,每天看到的患者眼神中,都透露着深深的怀疑。
他希望早点退休,不必再看到那些眼神...
作者:张洋 来源:微博@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转载已获授权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您认为或感受到的“中国式医疗纠纷”是什么特点的?在从医过程中,您是否也能经常感受到病患的怀疑?点击“阅读原文”,将您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