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触电心脏骤停,医生夫妇施救后悄悄离开
2016/7/25 中国医学论坛报
被救者家属千辛万苦找到医生廖修用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雷键 摄
最近几天,一组众人为一名医生赠送锦旗的图片在朋友圈快速转发,网友为其点赞。这个满满正能量的故事,发生在7月17日,26岁的木工触电突然倒地,心脏骤停,碰巧途经此地的医生夫妇出手相救,为木工争取到活下来的黄金四分钟。
随后,120救护车赶到,医生夫妇离开。如果不是被救者所在的家庭找上门来,廖修用救人这事不会有人知道。
医生急救救援触电小伙
7月17日,难得周末,31岁的肿瘤科医生廖修用带着妻子、岳母和3岁的女儿,打算到彭水游玩。一早,全家驱车从黔江驶上了高速,在高速路口时,他被告知交通信息卡上,有一条信息未处理,需前往彭水西高速路口管理办公室处理。
上午11:00点,廖修用抵达彭水西,刚走进高速公路公司大厅,便看到不远处的食堂内乱作一团,人们纷纷高喊救人,有人掏出手机,开始拨打120。
“当时出于医生的职业习惯,我意识到肯定有人需要救助。” 廖修用说,该办公区的食堂正在装修,他没多想,连忙走进人群,此时,一名年轻小伙失去意识,头和胳膊挂在窗户上,脚落在室内搭建的架子上,玻璃碎了一地,众人焦急呼救。
来不及犹豫,廖修用立即上前大声表明了身份,“请让让,我是黔江中心医院的医生!”一边请身边的工作人员断开电源,一边请现场人员配合,将小伙抬到平地上进行施救。
情况危急,通过初步检查,廖修用发现,小伙意识丧失,呼喊无答应,而且口吐白沫,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廖修用迅速判断小伙子心脏骤停符合电击伤的症状。随即快速对其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徒手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两分钟后,小伙大动脉有了搏动,继续心肺复苏后,又过了几分钟后,男子呼吸基本恢复,至此脱离了生命危险。
救了人他默默离开谁也没说
廖修用的妻子吴余是一名护士,事发现场,熟悉急救措施的她全程协助丈夫实施救援。对伤者实施心肺复苏,其呼吸基本恢复后,廖修用夫妇并没有马上离开,一直蹲守在地上,查看受伤小伙的情况,等待120医护人员到来。
“一方面怕他再出啥意外,另一方面,我也是医生,120的医生来了之后,我可以更好地进行交接,让他们更准确的了解病人状况,以确保之后在最快时间内对这个小伙子实施最有效的救助。” 10多分钟后,彭水县医院120急救车抵达现场,廖修用交代清楚伤者病情后,没有留姓名便转身离开了。
返回车上,3岁的女儿闹着问爸爸、妈妈为啥去了这么久,廖修用向女儿道歉:“对不起宝贝,耽误了你,爸爸、妈妈去帮助别人,做了应该做的事。”
而这件事,廖修用夫妻二人,此后再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廖修用说,当了9年医生,救死扶伤早就成了习惯,在他们看来,一个拥有医学技能的医生,无论在不在医院内,无路是否穿着白大褂,救人,都是该做的事。
第二天,廖修用跟往常一样上下班,逐渐淡忘了救人这事。
受助者家人登门谢恩
施救者廖觉得,出手相助是小事。但在受助者侯开林一家看来,这是救命之恩,他们必须找到恩人。
7月18日,侯开林的妻子李春艳找到彭水电视台的记者,一行人专程前往黔江中心医院,四处打听一位名叫“廖修用”的年轻医生。
原来,尽管廖修用悄悄离开,没有留下姓名,但受助者的家人还是通过当时他在高速路办公室办理信息补录时留下的车辆信息,找到了恩人:黔江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医生廖修用。
“廖医生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要不是他,我丈夫当时肯定凶多吉少。”李春艳说,丈夫是一名装修工,在干活时出了事,后来,在被送往医院后,其主治医生表示,心脏骤停患者的救助有一个黄金四分钟法则,只有在心脏骤停四分钟之内得到正确的救治,才有较大机会存活下来,心脏骤停4—6分钟后得到救助的患者,只有4%的存活率,而超过6分钟,人就会脑死亡。当时,若不是现场有一名医生及时相助,第一时间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方式,等到救护车来的时候,侯开林恐怕已经失去生命。
18日中午,李春艳将一面写着 “救死扶生 恩重如山”的锦旗,送到了廖修用的手中。此时,廖医生救人这事才被众人知晓,现场的医生、护士,和目击这一幕的患者们,纷纷转发朋友圈,奔走相告这个故事,引发网友集体点赞。
当受助者家人出现在医院时,廖修用反而觉得不好意思了,他说:“现场还很担心,怕伤者脏器还有电击伤,但听他妻子说病情已稳定了,我也就放心了。”面对旁人的生命之危,廖修用相信任何一名医生都会出手相助,而他,只是做了一名医生该做的事,这是小事,不足挂齿。
来自:重庆晨报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