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南到实践,专家畅谈DPP-4抑制剂之应用
2016/9/2 中国医学论坛报

     在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专题报告、病例讨论、演讲比赛等各种学术内容精彩纷呈,9月1日的一场关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从过去到未来的专题会议引起了众多与会者关注,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在全球及中国分别于2006年和2010年最先上市,随着Odyssee、 Time to Insulin、TECOS CVST一系列临床研究的发布,广大内分泌临床医师逐步熟悉西格列汀强效持久的临床疗效,且更为安全,这代表过去;2013年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固定复方制剂上市,有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该药物糖化血红蛋白(HbA1陈璐璐 教授

     陈璐璐教授首先从指南谈起,目前DPP-4抑制剂在糖尿病管理中的地位获得了众多国内外指南的充分认可。2016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学会/美国内分泌学会(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推荐DPP-4抑制剂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并建议降糖药物的选择要优先考虑最小化低血糖及体重增加风险。2016年我国发表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快速建议指南,推荐DPP-4抑制剂可以作为一线治疗药物选择。

     接下来,陈教授从机制入手指出,二甲双胍与DPP-4抑制剂联合机制互补,全面作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核心病理生理缺陷。随后,通过一系列研究揭示,在T2DM患者中,DPP-4抑制剂与传统口服降糖药(包括格列吡嗪、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相比疗效确切,头对头研究显示:西格列汀改善血糖优于阿卡波糖50mg tid;且单药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不增加体重,不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研究则显示,与格列美脲或阿卡波糖相比,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治T2DM的远期效果更具成本效果。

     DPP-4抑制剂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酶抑制率比较研究显示,用药5天后,西格列汀100 mg每日1次达到的24小时谷值DPP-4抑制率显著高于沙格列汀5 mg或维格列汀50 mg每日1次;西格列汀每日1次和维格列汀每日2次从第2天服药前到末次服药24小时后,显示出了持续的最大抑制(>90%)。心血管安全性方面,TECOS研究显示,西格列汀与安慰剂相比在心血管复合终点方面具有非劣效性,且不增加因心衰住院风险,更少患者需加用其他降糖药或起始胰岛素治疗。

     陈教授总结,DPP-4抑制剂已成为指南中一线推荐或二甲双胍后的二线推荐。在T2DM患者中,DPP-4抑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且具成本效果。DPP-4抑制剂中西格列汀具有更好的酶抑制率,心血管及其他安全性数据良好。

     2

     从中国T2DM患者达标面临挑战看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固定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王卫庆 教授

     王卫庆教授首先介绍,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起的“2009-2012年我国T2DM患者药物治疗与血糖控制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仅约三分之一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影响T2DM患者血糖达标的因素很多,包括疾病特点(中长病程患者多、大量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β细胞功能差)、药物治疗因素(早期联合比例低、药物不良反应影响达标)、患者依从性低(患者对多种药物治疗和胰岛素的接受度低、患者对治疗方案维持时间不足)。

     接下来,王教授提出了关于提高达标率应对策略的思考。针对中国患者β细胞功能差的疾病特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胰岛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总体上延缓启用胰岛素的时间。我国台湾一项研究显示,与加用磺脲类相比,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加用DPP-4抑制剂可降低全因死亡、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缺血性卒中和低血糖风险。针对药物治疗因素包括不良反应方面,机制互补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固定复方制剂为T2DM治疗提供了新选择。研究证实,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可显著降低HbA1c,提高血糖达标率,且可降低体重,低血糖和胃肠道不良事件少。针对患者依从性方面,回顾性研究已发现,与自由联合治疗相比,应用固定复方制剂者依从性提高、糖尿病相关月费用和总体月费用均降低。

     总之,T2DM2管理面临来自疾病、治疗及患者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应对策略应包括早期积极联合治疗、选择机制优势互补且可改善治疗依从性的药物。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固定复方制剂符合T2DM治疗的趋势,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