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光院士谈糖尿病管理:遵循基本原则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
2016/9/26 中国医学论坛报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近期在北京召开,大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在接受采访时畅谈了我国糖尿病管理的医疗资源分配以及治疗。

    

     宁光院士

     加强糖尿病预防,合理分配医疗资源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在6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到25%,60 岁以下人群中约为8%。除遗传学因素外,糖尿病患病率增高趋势可能与我国人群生活方式改变、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低龄化增加有关。基于上述现状,很难在短期内迅速降低患病率,因此,加强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举措,要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高患病率和庞大患者群带来的疾病负担,迫切需要进行医疗资源再分配来解决。首先,要加强预防,建立专门的队伍加大糖尿病知识传播。其次,糖尿病知晓率低,许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糖尿病,因此需要增加社区工作人员数量、通过体检等方式提高检出率。再次,要有大量具有执业资格的社区医生或家庭医生进行糖尿病规范治疗。最后,要有能够处理糖尿病并发症的医生团队。上述人员团队各司其职,才能构建完善的三级医疗转诊体系。另外,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本投入远程医疗、大数据的构建等。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下,国家层面已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有序加强包括糖尿病在内的慢病防治。

     糖尿病管理,遵循基本原则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

     具体到糖尿病管理,药物因素(疗效、安全性、耐受性、用药方式等)和患者因素等很多因素会影响药物的选择。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因此,选择安全、有效、可长期使用、方便应用的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来说,糖尿病管理需要在临床指南这一大框架指导下、遵循基本的治疗原则,再根据患病个体本身的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遵循基本的治疗原则是前提,这是针对大范围的人群调查总结出的疾病规律而制定的,是“共性”。而目前在我国,恰恰需要对糖尿病这种疾病的“共性”进行深入探索,要总结出中国人群在糖尿病患病、治疗等方面的共同规律,这可能会与国外人群存在差异。发现“共性”的规律,注意到个体的差异,将基于人群总结的疾病规律与个体本身特质相结合,才是真正意义的个体化治疗。这也正是未来我国糖尿病研究和治疗中需要加强的方面。(志文文)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