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分型】膝关节骨性关节分级和分型
2015/11/10 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I级:轻微骨赘


II级:明显骨赘,但未累及关节间隙


III级:关节间隙中度变窄


IV级:关节间隙明显变窄,软骨下骨硬化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型
Ⅰ型髌股关节型: 主要表现为髌骨上下极骨质增生, 髌骨及股骨滑车软骨剥脱, 严重者关节面硬化, 于 MRI 可见软骨下囊性改变, 髌骨外移, 髌骨外缘骨赘形成。

Ⅱ型胫股关节型: 分为二个亚型,
Ⅱa 型最多见, 主要累及内侧胫股关节, 股骨内髁负重区软骨破坏严重, 多表现为软骨缺如, 软骨下骨板外露; 相对应的半月板磨损严重, 游离缘常呈“毛刷样” 改变,严重者半月板缺如, 软骨磨损与半月板磨损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可发生关节交锁, 直接刺激滑膜引起疼痛, 多伴有轻度膝内翻畸形。

Ⅱb 型较少见, 主要累及外侧胫股关节, 可能与股骨内髁较外侧传递负荷大有关此型多继发于患者早期的外侧半月板损伤或外侧 半月板切除术后。

Ⅲ型髁间型: 主要表现为股骨髁间窝骨质增生形成髁间窝狭窄, 胫骨髁间棘骨质增生或前交叉韧带胫骨起点前缘骨质增生, 膝关节活动时两者发生撞击, 且关节内游离体大多位于此处, 甚至髁间窝内增生骨赘将游离体卡在窝内造成交锁, 严重者前交叉韧带表面磨损呈 “ 马尾状”。



Ⅳ型混合型: 此型最多见, 同时累及髌股、胫股关节或髁间。

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 MR I线表现 : MR I在关节软骨的显示上有独特的价值 ,便于发现早期病变 。
( 1)关节软骨的改变:T2WI关节软骨出现片状高信号是软骨变性的最早征象,T1WI、T2WI、STIR、3D2FSPGR序列能很好的显示软骨内部和表面情况。可显示软骨表面毛糙,变薄 ,缺损 ,碎裂 ,严重者软骨下骨质裸露 。
软骨改变的MRI可分为四期:
Ⅰ期:关节软骨一过性肿胀,表现为局部软骨增厚, T2WI上见增厚的软骨呈明显的高信号 。
Ⅱ期:Ⅱa期 :关节软骨表面毛糙 ,软骨表面见小齿状粗糙;Ⅱb期:关节软骨表面变性,高信号的软骨内出现低信号小囊状病灶,SPGR GRE序列较为敏感 ,表现为关节软骨内弥漫虫蚀样小片状低信号影 。
Ⅲ期:关节软骨明显变薄 ,但未累及钙化层 。 T1WI T2WI SPGR GRE序列均显示病变处软骨明显变薄 ,但低信号的钙化层完整 。
IV期:软骨全层缺失伴软骨下骨质硬化:T1W I T2WI见软骨下骨髓内低信号的条状影。SPGR GRE序列显示上述硬化处关节软骨全层缺失 ;
(2)关节边缘骨赘形成,骨赘表现为 T1W I T2W I上均为低信号,骨边缘不规则,偶可见骨赘内有骨髓的信号;
(3)关节积液:关节囊肿胀,积液信号均匀 ,呈长T1长T2改变 ;
(4)滑膜增厚:滑膜增生、增厚,增强后明显强化且可呈绒毛状突入积液的关节腔内 ;
(5)软骨下骨硬化和小囊肿形成。由于软骨的变薄 ,缺失致使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 ,表现为软骨下板层状骨板增厚 ,其下方高信号骨髓被低信号增生硬化骨质代替 。小囊肿为软骨缺失后关节液进入软骨下骨质和纤维组织增生呈软骨下圆形边界清楚的长TI长T2信号影,其周边可有低信号骨质增生硬化环 ;
(6)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软骨变薄和缺失致关节间隙变窄 ;
(7)关节内游离体:由软骨脱落或增生滑膜脱落化生的软骨游离体,T1W I呈中等信号 ,T2WI及 SPGR GRE序列呈高信号;由骨赘脱落或脱落软骨 滑膜化生的骨性游离体 ,则T1WI和T2WI均为低信号 。
微信号:yxyx0373
如果您觉得好
请关注本平台
并分享给您的好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