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你在做什么?看看三位急救医生的周末48小时
2016/9/11 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阳春三月,是杭州这座城市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好多人都趁着周末带着家人外出游玩赏花踏青。可急救医生们仍得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只要报警信息一来,他们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急救现场。
急救医生们在值班的时候是怎么工作的?他们又做了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事?由本报联合杭州市急救中心推出的“急救先锋”评选活动,就是要通过的事迹来让大家了解这个群体。上周末,本报记者跟车采访了3位急救医生,为你讲述“急救医生周末48小时”的真实故事。
王钱锋:20多分钟说服精神病人就医
3月28日上午10点,杭州市急救中心市三医院急救点接警称:近江家园有一位精神病人发病,不肯去医院。
此时,值班医生王钱锋刚把前一位病人送到医院回到办公室,连水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这个消息一来,又立即出发。而当车还在路上的时候,他就联系了报警人,了解患者大致情况,以便到现场能够正确处置。
“患者是一位48岁女性,有精神分裂症病史,上个月刚结束治疗出院。从昨天晚上开始,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肯吃饭,没有攻击性行为。你们等下先别进去,以免人多刺激她的情绪。”还没到达现场,王医生就凭借自己8年的院前急救经验,做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安排。
几分钟后,一车人顺利赶到患者家中,报警人电话里讲到的锁着的房门,此时已打开,看看门漆上的新刮痕,这门应该是被强行撬开的。房内,一位穿睡衣的中年女子呆呆地坐着,一言不发。
“大姐,我们去看看吧,要是没问题的话,可以马上回来。”王钱锋一边跟中年女子说话,一边慢慢靠近,看到对方并没抗拒,他才敢靠得更近。
“大姐,你平时药有没有在吃啊?会不会事情一多就忘了吃呢?”……“我可以陪你一起去,等好了再送你回来。”就这样持续了20多分钟的软磨硬泡,中年女子终于被说通,最后自己走下楼,上车去医院接受检查。
“春天是油菜花开的季节,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精神疾病高发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在把精神病人送医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强行手段,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你的这些行为会刺激到病人的情绪,他(她)一激动,就很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事,后果可能会很严重,必须要比对待其他病人更有耐心才行。”王钱锋说。
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以来,他遇到过很多的精神病人,有的胡言乱语、有的有被害妄想、有的想自杀……甚至有一次,精神病人把口水吐到了他的脸上,他都始终坚持耐心跟病人沟通。
经常连家属都没了耐心,要求给病人打针,让他安静下来,然后送进医院好了,王钱锋却果断拒绝了。为了工作中能正确处置精神病人,他专门认真研读了《精神卫生法》,上面有明确规定,急救医生不是精神专科医生,不能给病人使用镇静类药物。
另外,他也特别提醒家有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尤其是这段时间,一定要监督他们按时按量吃药,一出现症状就及早就医。要是自己没办法送病人去医院的话,可寻求110、社区、以及120的帮助。
宓奔:最多的一晚来来回回跑了13趟
3月29日零点,整座城市已安静下来,大多数人都进入了甜甜的梦想,杭州市急救中心邵逸夫医院急救点响起一阵手机铃声,“有情况,近江家园有人吐血。”随着宓奔医生一声呼唤,整组值班人马都紧张起来,以最快速度上车出发。
夜晚的路况极好,他们仅花了7分钟时间就赶到患者面前。这是一位33岁的女性,躺在床上看电视时突然觉得胸闷、恶心、呕吐,且呕吐物里还带血。
听到这样的描述,宓奔就有了方向,怀疑是消化道出血,做完各项生命体征检查后,就赶紧给患者输液。
紧接着,他又从家属那儿得知,原本他们是想到楼下等救护车来的,结果人一背起来,就又吐了一大口血,他们就再也不敢动了。
“这说明,出血是比较严重的。一般到了吐血的程度,说明消化道出血量已经超过300毫升,此时靠胃里的压力有自行止血的功能,但你要是随便移动或是吃东西喝水,就会受刺激再次呕吐,引发更严重的出血。要是出血量达到800毫升,就会出现休克。所以,在遇到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时,首先要禁水禁食物,然后待在原地等着医生。”宓医生的解说,让家属恍然大悟,内心开始为自己刚才错误的行为感到后悔。
大家都知道,输液在医院里都是护士干的事情,宓医生学的是临床医学,以前根本就没接触过,他这炉火纯青的技术,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院前急救非常缺护士,只有极个别站点配了护士,所以大部分医生都得身兼医生和护士之责。刚做完培训的时候,经常连下针的地方都找不准,而且成功率极低。还好我老婆是护士,我就回家向她请教,自己碰到病人的时候,也刻意按照她传授的诀窍来做。现在的水平,已经可以跟医院里经验丰富的护士匹敌了。”宓奔自信地说。
院前急救医生是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医生,除了判断病情之外,及早进行专业的处置,有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就拿消化道出血来说,现场的输液可以维持病人血压,以及各项生命体征的稳定,延缓病情的加重。所以,从业7年来,他时刻要求自己,一位好的急救医生,应该是技能全面的全科医生,这样才能快而准地给患者提供帮助。
凌晨1点,这位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被顺利送进浙医二院接受治疗,各项指标都比较平稳。下车后,家属忙着处理医院的事情,也没顾得上跟宓医生说声谢谢。
“今天从接班到现在,我接了一位在敬老院发热的老人,一个莫名被人打成脑震荡的小伙子,还有一位跟老婆吵架后假装昏迷的中年男子,这已是第四趟了。今天的天气非常好,应该会比较平稳。”回站点的路上,宓奔说,从多年的工作经验中得知,值夜班越是遇上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等极端天气的时候,院前急救医生就越忙,他最多的一晚跑了13趟,连歇脚的时间都没有。
莫亚男:白大褂上被染得到处都是血迹;作为母亲太忙愧对儿子
3月29日上午8点半,一辆急救车从萧山第三人民医院驶出,随车医生叫莫亚男,这是一位少有的院前急救女医生,但人如其名,她在工作中,丝毫不亚于男医生们。
这次的急救现场是在临浦镇的一个工厂里,有一位工人的左上臂卷进了机器,造成粉碎性骨折,对方要求把伤者送到杭州的大医院救治。
然而,光送肯定不够,还需正确的包扎、止血、维持伤者的生命体征。而她做这些,在帮伤者减轻痛苦的同时,更为了尽可能保住这条手臂。
直到把病人顺利送到武警医院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白大褂上已被染得到处都是血迹。
而回到医院之后,她换好衣服,又立马去内科诊室帮忙。
“大家都知道,院前急救医生很缺,我们基层医院就更缺,一般都是院前急救兼急诊科的工作,3天轮到一次,一值就是连续24小时,反正2008年干上这份工作以后就没变过,脑子里早就没了节假日的概念,反倒是越到放假的日子,工作越忙。”莫亚男说。
对于自己的工作,她可以拍胸脯说问心无愧,但作为女人和母亲,她觉得愧对于家人,尤其是儿子。
因为,单位里的排班,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是家里临时有事,她都没办法请假回去。
有好多次,学校里打电话说她儿子病了,她都只能在电话里指导老师该怎么做,或是通知家里其他人去领孩子上医院。
所幸,全家人都特别理解和支持她的工作,懂事的儿子还经常感叹:“妈妈工作挺辛苦的!”
确实,莫亚男估算了一下,值一个24小时班,她平均得跟车20多趟,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夜半。
“我们的服务对象,以农村和外来务工人员为主。这些人普遍都没有车,加上这个区域到了晚上很难叫到车,所以,晚上生病的人都会求助120。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半夜生孩子的,经常是肚子痛到快生了,才想到上医院。生在我们急救车里的,也碰到不少。反正,急救用得上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都得掌握。”莫亚男说,除了体力比不上男医生,其他的绝对要“反超”。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何丽娜
编辑: 陈雨笛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乡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