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输给这个「戏痴」,并不冤
2016/5/2 独立鱼电影
张国荣的演技毋庸置疑。
可是与得奖没有缘分。
提名8次金像,5次金马。
却只凭《阿飞正传》拿过一个影帝。

得奖率仅为7.7%
而在历届提名上,被认为最冤的一次,是第17届金像奖上。
他和梁朝伟双双凭借《春光乍泄》入围最佳男主角。

鱼叔真想把这个奖掰成两份,分别送给他俩。
可是。
拿影帝的只有梁朝伟。

评审的理由是,张国荣是同性恋,只是演回自己,那个不需要演技。
其实。
一个角色愈贴近自己愈难演,因为要将自己暴露在观众面前,而那一定是表演。

所以香港影评人至今为他鸣不平。
相反,金马比金像懂张国荣。
同一年。
张国荣凭《春光乍泄》入围金马最佳男主角,而梁朝伟却连提名都没有。
遗憾的是。
这一次,他还是输了。
而且输给了一个曾给他跑龙套的人——
谢君豪。

这一次的结果更有戏剧性,却鲜少有影评人觉得不公平。
在获得影帝之前,谢君豪还只是一个电影届新人。
这是他第一次主演电影。
在此之前多为龙套。
并《大三元》和《金玉满堂》里给张国荣跑过两次龙套。
虽然演戏经验不多,但舞台经验颇为丰富。
他是香港话剧团的首席演员。

在拍电影前,谢君豪已经在话剧舞台上演了4年这个角色。
所以,张国荣输给他,并不冤。
这部电影是谢君豪的完美之作。

如果你看过,便知道什么叫「不疯魔,不成活」——
《南海十三郎》

「南海十三郎」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
因为出生于南海县,家中排行十三,为此给自己取了这个艺名。
他是著名的粤剧编剧。

天赋异禀,却脾气古怪。
一生遭遇十分坎坷。
前半生辉煌,后半生凄凉。
而这部电影就是讲了南海十三郎的一生。
它好于97%的传记片。

影片通过一个说书人之口,将十三郎的一生娓娓道出。

南海十三郎被粤剧名伶薛觉先赏识,为他编写曲目。
二十岁时撰写《寒江钓雪》便一炮而红。

毫无疑问。
他是一个天才。
能够同时写三个剧本,就连记词的都没法跟上他的思路。

脑中的灵感源源不绝。
凡经由他编剧的戏,一经上演,便一票难求。
从此,「南海十三郎」的名字就成了一个金字招牌。

但他生性孤傲,放荡不羁。
站在高处的人,难免会孤独。
他一生不孤单的时候,有三次。
第一次是在家。
父亲虽然脾气暴躁,动不动就要教训十三郎。
但对他的宠爱,溢于言表。

父亲喜欢粤剧,这对他的成长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父亲的十多个老婆非但没有八点档的勾心斗角,反倒意外的团结和睦。
尽管这很荒诞。
但一家子一起听戏,一起生活,已经让十三郎的心性高于常人。

第二次是和徒弟唐涤生的相遇。

十三郎才华出众,十分孤傲,所以得罪了不少同行。
比如隔壁的粤剧剧组。

还有跟不上他思路的抄书人。

但有一个人不仅能跟上他的思路,抄书速度极快,还能接得上他的词曲。
这个人就是唐涤生。
十三郎有些震惊,更多的却是欣喜。

他对这个徒弟表面上傲娇,实则用足了心思。

把他毕业所用,倾囊相送。
唐涤生是他是真正的知音。

而唐涤生的早死,成为了压垮十三郎最后对世界的希望。

第三次是和「贯穿本片的说书人」的相遇。
那还是几十年前。
当时的说书人,还只是个流浪街头的孩子。
十三郎随身携带的那张纸,明明只有一行“雪山白凤凰”字的白纸。
但在这个流浪孩子眼中,跟十三郎一样,看到一番奇妙的画面。

这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内心的接纳。
在小男孩面前,十三郎不疯也不傻。
而这个小男孩,日后也成为了一个编剧。

十三郎的一生辗转于香港、广东、上海等地,最后流浪终老。
那个被人捧在天上的南海十三郎跌至底层,成为了一个「疯子」
甚至数次被送进精神病院。

是什么原因让他如此凄凉?
是时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人民居无定所,戏院自然也就关闭了。

但十三郎没有逃到安全的地方,即使他完全可以这么做。
他选择去了部队,继续创作粤剧,替士兵加油鼓气。

结果。
他的粤剧第一次败给了以女人身体为噱头的表演。

显然肉弹们更加吸引男人。

十三郎看不惯这种伤风败俗,涣散军心的表演,为此打了另一个编剧。

这一架,让他在同行间的名声,变得更为恶劣。
也使他日后难在粤剧界立足,埋下了伏笔。
战争结束,传统粤剧江河日下。
鲜有剧组再找他编剧。

不少剧组都以猎奇为看点。
而他又不愿随波逐流,附和低俗。
更不愿意自己的作品被随意篡改。

此后,便再无创作。
历经疯癫,看透俗世,本欲在寺庙里过此一生。

却遇到前来替主人超渡的家仆,得知父亲在文革时被批斗致死。

估计也是因为这一情节,导致这部电影在内地并不流行。让很多人错过了这一佳作。
他最终被整个戏剧界视为「神经病」,流浪街头直到去世。

或者说。
这是早就可以预见的。
因为这是不堪的现实与十三郎不愿妥协的傲骨,相碰撞的结果。

能如此生动又哀怨的写出《南海十三郎》的人,是另一个天才编剧——
杜国威。

凭借《南海十三郎》获得了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
他在编剧界是名牌。
当之无愧的香港顶级编剧。
具有时代记忆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也是他的作品。

还和许多著名导演如许鞍华(《极度追踪》)、徐克(《刀马旦》、《上海之夜》)、陈可辛(《如果爱》)合作过。

一个编剧写另外一个编剧的故事的时候,最容易自我代入。
尤其他们都达到过人生的高峰;
也都曾陷入困境,都曾迷茫。
片尾,杜国威借说书人之口道出了内心想法。
这是“一个潦倒编剧在讲另一个潦倒编剧的故事。”

最后一行字幕“献给全港编剧共勉”。
更是道出了编剧们的辛酸。

影片中最意味深长的那句话:
“天才只有两条路,要么早死,要么疯了。”



让人唏嘘。
鱼叔的时间只走过了两个小时,却看完了十三郎从天才到疯子的一生。
恍若隔世。
好久没有一部电影,等到看完,才有了落泪的冲动。
当提起谢君豪,更多人想到的是《仙剑奇侠传》中李逍遥的师傅「酒剑仙」,鱼叔便觉一丝遗憾。

怎么不是南海十三郎呢?

豆瓣评分高达8.9,评价却不到1万人。
有人评价:
要不是后来知道那么多人因为这部片子爱上谢君豪,我还以为自己有病。

鱼叔颇有同感。
直到今天,谢君豪仍在话剧舞台演这个天才和疯子,整整23年了。
有道是:
心声泪影女儿香,燕归何处觅残塘。
红绡夜盗寒江雪,痴人正是十三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独立鱼电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