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永远也拍不出的「神剧」
2016/6/27 独立鱼电影
回顾这个月,电影圈最热闹的一件事。
大抵就是上海电影节了。
影展9天,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日本电影——
《昭和六十四》。

该片在影展期间的平均上座率高达93.30%。
可谓座无虚席。
深受各个年龄段的欢迎。
但跟去年的《所罗门的伪证》犯了同一个毛病,就是叙事过于平缓。

丧失了原著的紧凑感。
虽然电影版,云集了众多日本一线大咖;
但比起去年春季档同名日剧的一气呵成,差了整整一颗星。
就像网友说的:
跟剧没法比!

所以。
今天鱼叔要推荐的是日剧版——
《昭和六十四》

整部剧只有5集,适合一口气刷完。
这是第一部吸引我一口气看完一集的剧!

该剧豆瓣评分8.1,但目前只有1000多人评价。
这么优秀的剧被埋没,着实可惜。鱼叔自然要好好推荐一下。

《昭和六十四》改编自日本推理作家横山秀夫的小说。
原作是2013年「这本推理真厉害!」的冠军。
片名「昭和六十四年」,指的是1989年。
该剧围绕1989年的一起绑架并杀害6岁女童案展开。

当年这起绑架案,交易地点辗转近十处。
狡猾的绑匪,把警察和被害人家属玩得团团转。
直到深夜,被害人的父亲将装有赎金的行李箱扔下天桥,本以为可以等来女儿;
最终等来的却是尸体。
他们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可爱的女儿。

绑匪残忍的作案手法,让这个受害家庭,几十年都处在丧女的阴霾之下。
在当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现在的人们再提起,都惊讶于当年的报道如此详细。

但因为那一年。
日本天皇病疫,另改年号——平成。
这则悬案仅持续了7天。
就随着昭和旧年代,一同被埋没了。

正如片中所说,时代不一样了。

现在还有什么案件,能够持续7天呢?
犯人夺走了女童的性命和金钱,混入了平成之世。

按照日本现行的法律,他只要15年内不落网,就不再被追究责任。
也就是经常说的“15年诉讼时效制”。
14年过后。
就在这起悬案还有一年时效之际。
东京警察厅的领导,突然要来案发的这个县,视察当年的这宗悬案。
美名为——
上层领导可一直没忘记这个案件啊,可一直关心着受害者的家属呢。
慰问受害人家属的工作,就落到了该剧的男主角三上身上。
当年,他也是这起绑架案的办案警察。
但之后被调到了警务部的新闻室。

每天的工作,就是和记者周璇。
而经常刁难他的记者,就是永山绚斗。

巧合的是。
在电影版《昭和六十四年》中,扮演记者的演员,正是他的亲哥哥——
瑛太。

这是两兄弟第一次饰演同一个角色。
剧中记者一直纠缠着警察三上不放,这在我朝看来,有些夸张。
但在日本,记者对公务员的监督,十分强势。
那时候日本还实行记者俱乐部的独裁新闻制度。

原著作者横山秀夫也有长达12年的记者经历。
他的职业见解,也分解在剧中记者对真相的执着追寻。
不过。
最让三上头痛的,并不是记者的纠缠。
而是他的家庭。
他的女儿,总认为自己容貌丑陋,以致于离家出走。

依鱼叔看来,其实并不丑,只是患上了身体畸形恐惧症。

他的妻子,因女儿的出走,终日魂不守舍。
一直把一个神秘的无声电话,错当成是女儿的信号。

作为同样有着失女之痛的三上,更能理解当年撕票案中的女童父亲。
这让他更加想追寻出这起案件的真相。
然而。
负责当年这起案件的警察,走的走,调的调。
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年这起案件中,有个警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原本他们有机会抓到凶手,就因为这个警察的失职,导致没能录到犯人的声音。
而这个警察,也因愧疚于当年的失职,把自己困在屋中14年。

为了一己私利,他的上司隐瞒了这个过失。
而揭露这一失误的警察,却惨遭革职。

日本警察的腐败,岂止于此。
原来。
东京大领导视察这起14年前的悬案,根本不是体恤受害人家属。
只是为了借这个案件,宣传加大无头案审查力度,坐实当地刑侦部长一职(非公务员出身的警察职位最高峰)。
三上鄙夷的当地警察部,也将沦为更大权利的牺牲品。
你所看到的腐朽,永远只是冰山一角。

既然这一切,只是东京大领导为了宣传,想要14年前的真相浮出眼前,自然也是不可能的事了。
然而。
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一起少女绑票案。
又一个可怜的父亲。
这次媒体全程报道,警察全员出动。
当少女的父亲带着赎金来到交易地点,故事发生了逆转。
绑匪在交易地点留下了一张纸条:
昭和六十四的犯人是你!

这次的绑匪,正是昭和六十四年受害人的父亲。
而他以眼还眼。
用同样的方法,伪装绑架了当年凶手的女儿。
就是为了让这个凶手现形。
而他找到凶手的方式,着实令鱼叔潸然泪目。

14年前,警察失误没有录到凶手的声音。
以致于没法做声音分析,来寻找凶手。
而唯一记住凶手声音的,就是接听绑匪电话的女童父亲。
他说,只要让他再听一次凶手的声音,就一定能找出凶手!
为了女儿,这个父亲竟然按照全县的电话簿,按五十音顺序挨家挨户打了电话!

埋了多处的无声电话伏笔,终于露出真相。
三上妻子接到的无声电影,就是这个受害人父亲所打。
看似可有可无的细节,实则暗藏泪腺。
那么厚的电话簿,从头开始,一个一个打过去。

每集片头,都会提到的这个县有150万人口。
现在想来,也不是作者随意写写的。
每打一个电话,就要揭开一次失去女儿的伤疤。
经历无数次绝望与痛苦后,他终于找到凶手。

那一刻,他激动地是爬着出电话亭的。

犯人看到女儿尸体在小棺材里的字条,下意识以为是自己的女儿。
但其实是当年那个6岁女童被装在小棺材里。
女童父亲尽管痛恨凶手,却没有伤害凶手的女儿。
听起来很不现实、不能完成的事情,只因为父爱如山。
天底下,能用这么笨拙的方式爱你的,大概也只有你的父母了。

三上女儿离家出走这条线,并没有交代结尾。
看似无用,但为开始无声电话的伏笔,增添了神秘色彩。
也让三上对女童撕票案,那么上心有了解释——
他同样以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身份,对受害者家属感同身受。
甚至一个大男人,在6岁女童的遗像前忍不住落泪。

最后,三上辞去了警察新闻部的工作。
开始全力以赴地寻找女儿。
这是一个饱含父爱的犯罪史诗。
也难怪。
尽管电影版拖沓,也照样座无虚席,成为今年上海电影节最受欢迎的电影。
而这部日剧,更加是鱼叔的菜!

PS:A站有资源,搜索「昭和ロクヨン」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独立鱼电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