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些碉堡的中国独立电影,我跪了
2016/7/18 独立鱼电影
当前的国产电影,几乎没有拿得出手的类型片。
爱情片、青春片、科幻片、犯罪片、冒险片、惊悚片、喜剧片、歌舞片…
无一例外都是灾!难!片!
除了有一种:
纪录片。
去年的金马奖上,导演周浩让许多人记住了一部纪录片,叫《大同》。

大同,是山西省省辖市。
这部纪录片有另外一个片名,叫《中国市长》。
它通过极其客观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在电视上看不到的中国领导人形象。

原来他也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
也要被老婆强拉回家补充睡眠;
也可以不打官腔,很连贯地说话。
鱼叔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惊叹于导演周浩的人际资源。

竟然能取得一个市长的信任,并允许跟拍。
其实早在2007年,周浩就拍过河南省固始县一个叫郭永昌的书记。

只不过。
那个书记在2009年就被双规了。
周浩不仅可以游走于政客之间,还可以和底层的边缘人物打好交道。
这可能得意于他曾经供职于《南方周末》有关。
所以。
他可以拍出理解却不能忍受的《高三》。

他也可以和基层警察搞好关系,甚至还可以和“瘾君子”成为朋友,通过参与的方式来拍摄《龙哥》。

他也可以通过深入直接的采访记录,拍摄了当代中国农民、工人、商人以揭示中国经济真正面貌的《棉花》。

这部电影在第51届金马奖上获得了最佳纪录片奖。
周浩也是第一个连续蝉联两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的导演。
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独立纪录片在国内外的电影节上都能取得一些成绩。
今天鱼叔就来推荐那些真实而又蓬勃、充满着力量的中国独立影像。
刚才鱼叔提到周浩善于和底层游民打交道,说起这个,不得不提徐童这个导演。

他创作的游民三部曲颇受争议。
第一部是《麦收》。

他将镜头对准了一个底层性工作者的生活。
影片公开放映后,质疑声纷至沓来。
他们抗议徐童没有尊重被拍摄者的隐私,给当事人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徐童迫于压力,不再公开放映这部电影。
而现在网上的资源,也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观看到最后的30分钟。
虽然备受质疑,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紧接着在=第二年,就推出了“三部曲”中口碑最好的作品——
《算命》

影片对准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算命先生;

以及一个开按摩店的老板娘。
影片里,算命先生给老板娘算了一卦。
让她把名字改成唐小雁,这可以改变她的行运。
电影推出之后,徐童带着唐小雁参加了一些访谈节目的录制。

改了名之后的唐小雁,真的让算命先生说中了,自己的运气果然变好了。
整部电影最牛的一点,是借鉴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章回体形式:

使得整个片子逼格满满。
《算命》对准了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像《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随后。
徐童跟着唐小雁回家拜访的偶然机会,促成了游民第三部——
《老唐头》

看片名就知道,老唐头一定和唐小雁有关系。
他就是唐小雁的父亲。
影片描述了小人物在宏大的历史变迁中,既传奇又卑微的个人命运;
同时也是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折射。
徐童很客观地记录了老唐头的喜怒哀乐。

既然提到了《老唐头》,鱼叔就顺便来说下这部《老头》。

这部纪录片对准了北京城里一群扎堆聊天的老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为工厂奉献终生,而今只有相互嘲弄岁月,才能获得一丝宽慰。
该片的导演叫杨荔钠。老头们喜欢叫她小杨子。
导演那时已经和这些大爷们的生活共融了,互相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

就像杨荔钠自己说的那样:
我和摄像机是面镜子,把眼见的景象‘照’进来最重要。
《老头》是她拍摄的第一部纪录片。
第二年,他出演了贾樟柯导演的《站台》,饰演了文工团的演员钟萍。

以上介绍的几部片子,都是篇幅比较短的。
最多不会超过3个小时。
接下来鱼叔就再来介绍几部很……长……的……片……子。
除了徐童,还有一个姓徐的独立纪录片导演。
他叫徐辛。
他在2010年,推出过一部长达356分钟的独立纪录片——
《克拉玛依》

356分钟,整整六个小时。
一口气看完的鱼叔,半天缓不过神。
他为了还原真相,历时半年,访问60个家庭,整片完整保留了13段影像资料。
他觉得,把纪录片拍的像剧情片一样好看值得怀疑,纪录片不可能做到客观。
鱼叔同意后半句。
下面的两部电影,鱼叔要将它们放到一起说。
《上访》和《京生》。

导演分别是赵亮和马莉。
一个312分钟,一个240分钟。
一个用了12年来拍摄,一个用了6年来拍摄。
《少年时代》和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弱爆了。

赵亮用12年时间记录一对上访的母女,也记录了一个少女成长为一个妈妈的整个过程。
马莉用了6年的时间,深入拍摄了北京城中一个卑微的上访村。
看看上边几个片子的时长,其实那都并!不!算!多!
接下来这部才是真的很长。
王兵的《铁西区》。

片长545分钟,就是9个小时!
9个小时啊喂!
9个小时的片子分成了《工厂》、《艳粉街》、《铁路》三个部分。
像一幅画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区域的衰败。

就像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东北经济的衰退,早在十多年前,王兵就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
鱼叔上面提到的作品,只是中国独立纪录片的一小部分。
优秀的独立纪录片人,还有范立欣、陈文军、胡杰、张以庆、赵大勇…
他们都有很多让人深思的作品。

鱼叔之所以谈论独立纪录片,是因为它不同于电影的虚幻;
也不同于中国主流纪录片的刻意。
有的人的确会以猎奇的眼光,来看这些片子。
毕竟它把生活中最真实、最残酷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看。
但是那些电影中所流露出的真实,让人动容,更让人倍感唏嘘。

就像《天堂电影院》里大叔对多多说的那句:
生活不像电影,生活艰难多了。
中国的纪录片,不是只有美食。

感谢这些独立电影人,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重量。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独立鱼电影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