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流】笨嘴拙舌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2016/6/2 腾讯时尚


我四十岁之前从未做过演讲,说话前言不搭后语,笨嘴拙舌,还总想同时表达好几个意思,肢体语言也差,站不直,总是抓耳挠腮,像患有多动症。
从小我就被教育,夸夸其谈是不好的,一个有水平的人应该深思熟虑、三缄其口。但是,我后来有过几次演讲,一次是在清华大学,面对三五百学生讲了十五分钟,另一次是TED在798的活动,同样面对三五百人,也讲了十五分钟。
演讲之前,我多少学习了一点儿演讲技巧,比如第一分钟,要和听众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然后要抛出一个观点,用两分钟讲一个故事佐证自己的观点。十五分钟或十八分钟的演讲被切分成十份左右,每一到两分钟要完成一个步骤,这就是所谓TED演讲法则。
还有些传统的演讲技巧——说一句“我想你一定已经注意到了”,这是让观众看;说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让观众想。当然,还要准备一两个笑话。但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一个PPT。
背后宽大的屏幕上播放着PPT,随着手中的小遥控器,炫目的幻灯片让观众赞叹,演讲者穿着牛仔裤黑上衣,或者牛仔裤短袖衬衫,总之是你那个style的服装,向台下的观众布道。
下面会有粉丝尖叫或呼喊,如果没有,就要让公关部门安排几个。我们看多了苹果发布会、锤子发布会、小米发布会,就知道那一场场演讲真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们也看了很多TED和“一席”,用十来分钟快速了解一下脑科学、环保或者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我们也看《晓松奇谈》和《奇葩说》《看理想》,那一个个巧舌如簧的。世上最受关注的商业活动、知识分享与娱乐节目,都在彰显一个道理——当众说话的能力是你必须掌握的生存技巧,笨嘴拙舌的人没有活路。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开始学着张嘴说话。我要卖书、和读者交流,也要宣传我正从事的工作,赢取更多的关注。
社交媒体的盛行,隐含着这样一个逻辑——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交流的,交流的界面要友好。
这个学习过程说不上痛苦,但也绝不是什么享受。我时常告诫自己,多嘴多舌是不好的,心里总要有一些东西,是复杂的、难以言说的。
勋伯格有一出歌剧叫《摩西与亚伦》,讲的是《圣经》中出埃及记的故事,神的使者向摩西显现,赋予他使命,解救受苦受难的以色列人。大概是看出摩西嘴笨,神让摩西的兄弟亚伦帮助他,亚伦能言善辩,作为摩西的嘴巴,向人们解释深奥的神的旨意。摩西总想要百姓敬畏神以获得纯洁的思想,亚伦则愿意显示神迹,一会儿让麻风病患者痊愈,一会儿让火焰中跑出一头金牛,亚伦更像是一个政治领袖,他让以色列人相信他们终将到达流奶与蜜之地。
摩西认为,亚伦哄骗百姓,让人们心中只有奇异的愿望,而不是对神的信仰。亚伦认为,摩西的预言对百姓来讲艰涩难懂,根本无法理解,只能加以比喻和解释。
文学评论家乔治?斯坦纳分析这部歌剧——摩西不能够为他的思想赋形,不能将启示转化为可以交流的信息,因此也就无法将他与上帝的交流转化为以色列人的共同信仰,这是《摩西与亚伦》的悲剧主题。
相反,亚伦口若悬河,能立刻将摩西抽象的、隐含的意思翻译成感官形式(歌声)。在这出歌剧中,摩西总要念白,声音高亢、充满痛苦,而亚伦是嘹亮流畅的男高音。
摩西总说上帝“无所不在、无影无踪、不可思议”,在第一幕的后半段,摩西沉默不语,亚伦慷慨激昂,他宣告了法老的末日,以色列人受到感召准备离开埃及。在第二幕,摩西带来写着神的旨意的石板,那大概是word文档吧,亚伦要用keynote重新讲解十诫,蓝色背景下翻出一行字——除了我之外,不可有别的神。每一个戒条都用动画演示——不可杀人,不可奸淫。

在被理解和可以言说之间有一条悲剧的鸿沟。1933年,勋伯格创作这部歌剧时,纳粹主义正走向胜利,人民与元首之间似乎也上演着一台“出埃及记”。不过,抛开历史背景,斯坦纳总结说,摩西最终认识到——我们的语言已经失败,艺术既不能阻止野蛮势力,也不能表现说不出口的经验。
现今,每一个商业领袖都要像亚伦那样能言善辩,能展现神奇的产品,能鼓动群众。在这个商业社会求生存,就要学着讲段子、学着说谎、学着演讲。更可怕的是,人们相信,凡事皆可交流,那些说不出口的经验是不存在的,是可笑的。
注释:
*头图来自Emma Watson联合国演讲
*图一来自袁姗姗TEDx演讲
*图二来自电影《国王的演讲》剧照
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时尚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期主笔:苗炜
作家,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寡人有疾》。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新知》杂志主编。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腾讯时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