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医相对论:莫言两会对话李辅仁
2015/3/15 中医书友会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乙未年正月廿五第561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记录者/巨锋、胡彬 ⊙ 编辑/王超
导读:当爱因斯坦遇上了卓别林时,爱因斯坦说,“卓先生真厉害,表演时不用说话,观众就全都能看懂。”卓别林说,“爱先生您也很厉害啊,您写的东西我们都认识,但谁也读不懂。”哈,这当然是个段子,但是我们能感到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家彼此欣赏的趣味。时空转移到了现在,当作家莫言遇上了国医大师李辅仁,又有哪些火花呢?
莫言对话国医大师李辅仁:中医的生命力让人叹服
“要问中医有没有用,看看李老这精气神,就很有说服力!”3月7日中午,政协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作家莫言委员手捧鲜花,专程看望国医大师李辅仁委员,一见到这位96岁高龄的老专家,莫言由衷感叹。
“我也受到过中医理论的启发”
当听到李老仍坚持不辍每周出诊,莫言说:“您为广大人民解除病痛,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96岁还能坚持出诊,真是难得!”
“您的著作在国内广受欢迎,拍了那么多电影、电视剧,这也是您努力奋斗的成果。为我们国家争得了第一个诺贝尔奖,也真是为我们中国人争了口气!”李辅仁说。
“我也受到过中医理论的启发。”莫言谈起了自己的中医情缘,“我有位‘大爷爷’,是我爷爷的哥哥,乡村里的老中医,也是我们那里很有文化的乡村知识分子。过去学中医,不懂古文是不行的。”
“自古以来我们提到中医都说是‘儒医’。都是有一定的文学基础的知识分子,好多都是一面在当地教书育人,一面兼职为乡亲们治病。”李辅仁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也想跟大爷爷学中医,很多书都看不懂。他就告诉我,‘你先去好好读书,等你学问多点再来看医书。要不然,给你一本《黄帝内经》,也成了天书了。’”莫言笑笑说,“当时我看过他行医、出诊,对我很有帮助,也觉得中医神奇。”
“中医会被更多人接受”
“中医有很多理念很先进,习总书记曾多次引证过中医术语,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李辅仁说。
“中医博大精深,我觉得在如今西医诊断水平如此精确先进的情况下,中医传统诊脉,还能如此有生命力,真是让人叹服。”莫言表示。
李辅仁告诉莫言,“中医讲‘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这是四诊,也是我们中医的基础。有的人现在只强调脉,这也有失偏颇。”
“通过这望闻问切中医就能得出治疗方案,我们的传统中医真是很神奇。”莫言啧啧称赞。
“您的文学功力,在世界上数一数二。中医的显著疗效和悠久文化在世界也是领先的。”
李辅仁说,“我们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传统文化也受到了世界重视。现在国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很多中医药项目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这里来学中医,来看看我们的发展。”
“是的,中医会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接受。”莫言点头认同。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微信公众平台,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整理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灵兰书院亲情会员开放招募,将获赠中医书友会2013.8.19~2014.12.31内容的纸质合刊(4月份制作完成),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亲情会员招募通道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