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经典、验之临床:调营卫治疗睡眠异常
2015/5/24 中医书友会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七月十八第349期内容(四月初七回顾)。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杨承岐 ⊙ 编辑/王超、蔡仲逊

     导读:本文作者根据《内经》的原文,紧紧扣住“寤寐”的产生是卫气交替行于阴阳之故,而总结出“调和营卫”来治疗睡眠异常的方法,验之临床有效,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回复“失眠”查看中医书友会为您整理的谈失眠治疗的全6篇文章)

     调营卫治疗睡眠异常

     睡眠异常包括失眠、多寐、睡而多梦、睡而不实等症。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大脑皮层抑制与兴奋过程失调的临床表现。历代贤哲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全身表现,总结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然验之临床,事与愿违者屡见不鲜,以致其成了临床顽症之一。

     笔者根据中医学对生命节律的认识,结合自己临床工作的经验教训,认为营卫不和是导致睡眠异常的基本病机。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施以调和营卫之法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价值。

     1、溯源分析

     营卫二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他们的正常运行是人体必须维持的、不容紊乱的、最基本的生命节律。是人体机能活动的重要保证。寤动与寐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节律。

     《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气至阴而止。”《灵枢·口问篇》说:“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就是睡眠与营卫之气的正常生理关系。

     营卫之气正常运行,出入离合适时适度,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相协调,就能保证正常的睡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息后则睡,睡而安然。若营卫之气运行失其常度,对人体睡眠会有什么影响呢?

     《灵枢·邪客篇》说:“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行于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故不瞑矣。”张景岳认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一由营气之不足也。”

     《类证治裁·不寐》认为:“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阳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在阴阳不交也。”这说明营卫不和,运行逆乱,失其常度,就会改变睡眠规律。

     对于青壮年白昼精力充沛,夜间睡眠安然;老年人夜间睡眠不安,白昼精神委靡的自然现象,《内经》也有详细解释:《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可见营卫调和是保证人体正常睡眠的关键,营卫失和是引起人体睡眠异常的原因。不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蚊虫叮咬、意外伤害还是饮食劳倦,凡足以扰乱营卫运行规律的一切因素,都可使正常的睡眠规律受到一定的影响。

     由于导致睡眠异常的基本病机为营卫不和,故治疗时应参以调和营卫之法。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的记载,今人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他所创制的桂枝汤一直被后人视为调和营卫的法宝。方中主药桂枝温阳化气以和卫气;白芍养血敛阴而和营血。二者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温一寒,一入卫阳,一入营血,为调和营卫之圣药,调整睡眠之佳品。不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睡眠异常,在辨证论治的同时配以二者对提高疗效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2、临床佐证

     (1)调和营卫治失眠

     失眠的成因,多因邪热亢盛,心火内炽,扰动卫阳,卫不入营;或心脾两虚,气血双亏;或肝血不足,营不敛阴;或忧愁思虑过度,心血暗耗,营难涵阴;或惊恐伤心,气机紊乱,营卫离决;或痰热内蕴,扰动卫阳;或食滞胃脘,胃腑负担过重,扰动卫阳,以致营卫不和,卫气独行于阳所致。治疗宜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参以调和营卫之法。具体用药时白芍的剂量应倍于桂枝,意在助营敛卫使卫气返依营分而神静寐酣。

     曾治张某,女,58岁,农民。

     素常多愁善感,心悸、心烦,夜间难以入睡,睡而易惊,惊醒后彻夜不寐,时发时止历十余载。起初发作时服氯氮、氯丙嗪等有效,以后逐渐无效。1984年春季复发,4月16日检查:症如上诉,已经近十天,彻夜难眠。舌淡,苔薄白,脉弦细,眼睑苍白。

     证属心脾两虚,阴不敛阳。拟议养血安神之法调治。

     炒枣仁40克,川芎15克,白术10克,白芍15克,知母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柏子仁15克,合欢花10克,甘草6克。3剂。

     4月20日复诊:服药后心烦稍轻,睡眠好转。但睡而不实,微声则惊。效不更方。原方继进4剂。

     4月24日再诊:服药后舌脉从前,证无进退。细思之,药证相符,效果不理想,可能系忽视了营卫不和这一基本病机之故。遂于原方加桂枝9克以调和营卫。服药3剂,诸症减轻。继服5剂,睡眠复常。随访2年未复发。

     (2)调和营卫治多寐

     多寐的成因,多为湿浊内蕴,或营阴独盛,或阴盛阳虚,或大病久病之后,阳气损伤,以致营卫不和,卫气被遏而行于阴分;或惊恐伤志,卫不出营,营卫运行失常;或阳微气涩,卫气不能按时出于阴分之故。治疗时宜在辨证论治的同时,施以调和营卫之法。具体用药时桂枝用量应倍于白芍,意在振奋阳气以使神清寐平。

     曾治朱某,男,36岁,农民。1986年8月10日初诊。

     患者自述:精神不振,时时欲睡,每日睡眠时间长达十五六个小时仍困倦难醒,醒后也迷迷糊糊,精神涣散,口中乏味,食欲不振,脘腹胀闷不适,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厚而腻,脉象沉细。

     证属脾不健运,痰湿内阻,蒙蔽清窍。治宜健脾祛湿,豁痰开窍。拟二陈汤合平胃散加减调治。

     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厚朴10克,石菖蒲10克,黄芪15克,附子6克,甘草6克。

     服药5剂,腹胀纳呆、体倦乏力诸症好转,但睡眠时间仍较长,醒后自感较前有精神,但时间不长即又困倦思睡。余思此证可能与营卫运行逆乱有关,即以原方加桂枝20克、白芍10克以调和营卫,引卫出阳。服药3剂,病显转机,患者白昼能下田劳作。继服5剂,诸症豁然。患者愿再服3剂以资巩固疗效。随访4年,未再复发。

     (3)调和营卫治多梦

     若忧思伤脾,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营血不足;或心肝血虚,营难固卫;或惊恐伤心,营卫运行逆乱;或怀才不遇,或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痰湿内蕴,遏阻卫阳,皆可引起营卫失和,运行逆乱,心神妄动而多梦。治疗时宜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参以调和营卫之法,具体用药时宜桂枝、白芍等量应用,意在调畅营卫而使神宁寐安。

     曾治严某,男,18岁,学生。

     素患神经性头痛,头痛头晕,入睡困难,劳心则甚。今升学将近,劳心过度,症状加重,且睡而恶梦纷纭。遂于1986年6月24日求治于余。症如上述,舌淡苔白有齿痕,脉弦细,饮食乏味。

     心脾两虚,肝郁气滞之象昭然。拟养血安神,健脾疏肝之法调治。

     党参15克,白术10克,白芍10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炒枣仁30克,合欢花10克,柴胡6克,茯苓12克,川芎10克,朱砂3克(研末吞服),甘草6克。水煎服,日1剂。

     服药5剂,头痛头晕好转,食欲略增,唯恶梦如故。遂于原方加桂枝10克,意在调和营卫,使神宁寐安。再服3剂,睡而安然,继服5剂,诸症悉平。后以人参归脾丸、逍遥丸以善其后。

     (4)调和营卫治睡而不实易醒

     若惊恐伤心或思虑过度,营卫逆乱;或心肝血虚,营难固卫;或气血虚弱,营卫运行不畅;或胆气不足,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或饮食过度,胃腑负担过重,扰动卫阳,则睡而不实易醒。治疗时宜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参以调和营卫之法。具体用药时宜桂枝、白芍等量同用,意在调畅营卫,使神宁寐实。

     曾治赵某,女,33岁,农民。1988年6月23日初诊。

     素患癔症,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时感自身生命安全难以保障,夜间不敢入睡,睡而不实易醒以备自卫。眼圈发暗,表情淡漠,食欲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缓。

     诊断为胆虚恐惧症,拟温胆汤加黄芪30克、乌药10克、桂枝10克、天竺黄6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以调治。

     服药10剂,除恐惧感略减外,余症同前。以原方加白芍10克,意欲与桂枝相配调和营卫使神宁寐实。再服15剂,诸症悉平。

     3、结语

     在浩如烟海的中医书籍中,记载着不少治疗睡眠异常的效法名方,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以区区之辈,贸然提出调和营卫治疗睡眠异常之说,绝无标新立异之意,而是根据中医学对人体生命节律的认识,结合营卫运行规律对人体睡眠规律的影响和自己的临床体会,对调和营卫治疗睡眠异常的临床价值作一初步探讨,旨在敬告同仁在临床要不断拓宽思路,多途径寻求治疗方法。将调和营卫融汇于辨证论治的方药之中,以提高中医的临床效果,还中医治病求本的本来面目,望高明鉴之。

     【本文摘自《三十年临证得失录》,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