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湿无效?别忘活血
2015/8/22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0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辉武

     编辑/王超

     I导读:小编近日治疗一位舌苔厚腻的患者,投小柴胡合平胃散、达原饮合温胆汤还有香砂养胃丸、麻仁丸等治疗效果均不显,颇为苦恼。恰逢患者月经至而不畅,嘱服小柴胡颗粒加桂枝茯苓丸,没想到两日后舌苔明显清爽很多。才突然记起王辉武老师早有此“湿病活血能增效”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湿病活血能增效

     活血化瘀法作为湿病的兼治通用法,随着近年的深入研究,已广泛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如肺心病,痰湿为患,水气凌心,舌质紫暗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久治不愈者;病毒性肝炎,湿热缠绵难愈者;高血压、中风属痰湿上犯者;精神病、癫痫,湿痰蒙蔽清窍者。这些湿病或夹湿的疾病,有的有瘀证可查,有的暂无瘀证可见,配伍化瘀药后,疗效都有一定提高。说明湿病活血确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增效妙法。现将几则湿病验案介绍如下;

     一、湿温(上感)

     此证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低热,酷似外感,但难以治愈,并以舌苔白厚腻,口渴不思饮为特征。可以在三仁汤中加泽兰、红花。

     例:王某某,男,50岁,1983年6月15日初诊。患者一月来,头昏闷痛,午后发热,上腹胀闷,纳呆倦怠,小便黄赤,大便略稀,脉弦,苔白腻微黄。查前医用药,不外三仁汤、藿香正气散之属,历时一个月未见显效,并谓湿热胶结,如油入面,病本缠绵,难求速效,嘱患者不必着急。此湿邪滞血之故,但化气不足以使湿化热孤。于是,乃以三仁汤全方加泽兰10g,红花3g,3剂,诸证悉减,腻苔渐退。唯腹胀,大便溏而不爽,胃纳未复,再进一加减正气散加红花3g,3剂收功。

     二、湿痰(肺心病)

     此证经年难愈,遇寒即发,痰多心悸,喘累浮肿,脉多弦滑,舌紫暗,苔厚腻多津,治疗颇为棘手。可以在真武汤中加丹参、葶苈子。

     例:郭某某,男,68岁,1989年9月25日初诊。患者咳嗽、心累、喘气反复5年余。平时咳嗽以早晚为重,痰多泡沫。近因感冒,咳嗽气喘加重,痰稠而黄,夜间不能平卧,经用青、链霉素等西药治疗一周,痰有减少,但其它症状不减。查脉滑数,苔白厚多津,舌质紫暗,拟温阳除湿、活血化痰法,药用制附片、茯苓、赤芍、丹参、生姜、半夏、泽兰、葶苈子,水煎服,4剂痰减喘平,心累浮肿明显好转。

     三、湿泻(慢性肠炎)

     此证多久病反复,症见腹痛腹泻,大便稀薄而有粘液,便后坠胀不爽,可用乌梅丸(《伤寒论》)、半苓汤(《温病条辨》)加赤芍、红花、泽兰。

     例:冯某某,男,65岁,1982年4月5日初诊。患慢性腹泻约5年,大便稀,每日5~10次不等,并夹有白色粘液,曾住院数次,药用中西,反复难痊。见面色萎黄,神疲纳少,舌苔黄厚,舌质红,脉弦细。此脾虚生湿,湿郁生热,久滞瘀阻所致。乃以半苓汤加赤芍、泽兰,6剂大便逐渐成形,继以补中益气汤、乌梅丸方加赤芍、泽兰巩固。随访一年未发。

     四、湿痹(风湿性关节炎)

     此症关节及身体疼痛,久治不愈,痛处不移,重着麻木,或有肿痛不红,曲伸不利,脉沉细,苔白腻而滑。可用薏苡仁汤加红花、刘寄奴、赤芍、全蝎等。

     例:蒋某某,男,60岁,1988年3月14日初诊。症见双下肢重着疼痛,麻木,发冷,痛处不移,关节略有肿大,经治疗3月,疗效不显。患者面色咣白,精神不振,苔白腻稍厚,脉细濡。此脾虚不运,内湿阻络之故。乃用六君子汤加砂仁、苡仁、淫羊藿、刘寄奴、赤芍、全蝎、神曲。水煎服6剂,诸症略有松解,再进6剂,则胃纳好转,疼痛消失,随访3月未发。

     中医学的“湿”是独具特色的,临床上的“湿病”、“湿证”,大多数是现代医学在诊断和治疗上感到棘手的疾病。中医如何加深对“湿”的了解,提高对湿病的治疗效果,诚为当务之急。大量临床事实证明,“湿病活血能增效”,这是一个带规律性的问题,有必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验证和研究,以逐步为湿病增加一个新的确有效验的治法。【本文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老医真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