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好恶决定不了经方、时方的优劣
2015/9/13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2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刘国强

     编辑/瓦力校对/张野

     I导读:经方轻灵巧妙,时方复杂量多,孰优孰劣?不应单凭医者的喜好。36计样样皆可御敌,只看你能否发现敌人的破绽,采用恰当的计谋与武器。

    

     用经方还是时方应遵循临床

     首先声明一点:此文并不代表我不认同经方派,我也是经方派的粉丝。

     我是一名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在校研究生,在校学习时,也很崇拜经方、很信课本,一剂小药下去,病已去半;深信中医治病如用钥匙开锁,只要对证,不在量大方大。实习阶段,我回到济南,业余时间跟诊伯父刘宇。伯父是济南市中医院的退休专家,地地道道的家传名师,他爱用专病专方,而且方子也很大。刚开始跟诊时我也很不解,怎么开的方子跟书本上学的不一样,而且方子大药量多。

     然而在跟诊伯父的这几年里,我开始认识到时方、大方并不像人们所说的只是为了赚钱。当我看到他治愈的肝硬化、脊髓空洞症、间质性肺炎、顽固性发热等各种疑难杂病时,我认识到不管经方还是时方大方,疗效是最主要的。现我附上一则病案,恳请大家斧正。

     患者,女,教师。咳嗽痰喘数年,痰涎清稀,量非常多,带有泡沫,夜间加重,每晚咳醒二三十次,每次吐痰数口,严重影响睡眠。平时食咸和遇冷空气加重,自述怕冷,自觉“肺气虚”。中西药吃过不少,没有多少起色,现用氨茶碱和化痰西药能稍稍缓解症状。

     病号本人我没见到,也没有四诊,以上症状是她在电话里告知的。不见病号开方,舌脉俱无,我也曾犹豫,但是考虑到好久不见的老师有求于我,况且有伯父坐镇,就根据她的症状,属于痰湿束肺,肺气虚寒用经方小青龙合三子养亲汤,加山药补肺气,茯苓健脾除湿化痰。

     处方:炙麻黄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12克、清半夏12克、苏子12克、莱菔子15克、白芥子12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炙甘草12克。

     本来还想加点葶苈子、浙贝、地龙、薏苡仁、冬瓜仁、海蛤壳、瓜蒌等,又担心这些清化热痰药有寒凉之虞。

     第二天伯父门诊,我详述小学老师的病情,并把我开的方子给他看。审方后,他说去干姜、细辛、五味子,莱菔子改为20克,山药改为30克,另加浙贝20克、葶苈子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仙灵脾30克、地龙30克、冬瓜仁30克、白果12克、杏仁12克、桔梗15克、橘红15克、海蛤壳30克。

     我不解道:“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寒湿之痰,怎能去了?况且地龙、浙贝、葶苈子、瓜蒌、海蛤壳等为清化热痰之药,怎么用于这寒痰湿痰?而且再加上这些药,是不是方子太大量太多了?”伯父没有解释太多,只是说先把她的痰化了再说,姜、细辛、五味子这些热药,吃了痰反而更不好吐,不要死记书本,临床上要以疗效为主。

     听罢,我虽然有点不服气但还是改了方子,开了5剂药。之后在期待与忐忑中度过了一个星期。老师终于来电说效果非常好,5剂药后她晚上偶尔咳几次,睡眠有很大改善。在抓药时县城没有海蛤壳,并且抓药的大夫说方子太大,让她每剂药吃一天半。我心想既然效果这么好,就让她再吃几剂巩固疗效。

     半月后老师又打电话来说,诸症痊愈,氨茶碱也停了。对我表示十分的感谢。

     通过此次诊治经历,我不再怀疑伯父用的时方大方。伯父经常教导我,临床要以疗效为主,书本是个参考,它和临床还有一定差距,不要一味崇拜经方而忽视其他。毕竟,现在人工种植的中药大不如前,而且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也有很大不同,中医是讲求天人合一的,跟古代相比,现在的天变了,人也变了,病因病机也变了,相应的,方和量也要变的。

     希望伯父给我的教导对跟我一样在校的中医小伙伴有所启发。【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