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名医同名是怎样一种体验?
2015/9/15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3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干祖望
编辑/张亚娟⊙校对/徐靖婷
I导读:干老真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儿”(此时应有捂嘴笑的那个表情嘛),他十分可爱地说:“商标有商标法,但姓名自古以来没有过姓名法”,然后趣谈与名医同名的人。若文章在这个时候结束,也已经很有趣了,但万万没想到,干老笔锋一转,竟郑重声明,自己之名祖望绝非影戤精于医道的古人之名,小编已被萌化啦~

名医与同名趣谈
商标有“商标法”,但姓名自古以来没有过“姓名法”,你叫阿毛,我也能叫阿毛,你叫美英,我也能叫美英。战国·魏太子信陵君名魏无忌,而唐初修撰《随书》的长孙辅机照样也名无忌。战国·赵首相蔺相如,琴挑寡妇卓文君出名的司马长卿也名相如;当然还有许多不仅同名而且同姓者,不胜枚举。
清·顺治11年(1654年),保卫海防而阵亡统帅张奇之子,也名张仲景。南宋·宁宗时(1195年—1224年),历官参知政事,谥端献,婺州人葛容父的大名也是葛洪。
明·永乐间(1403—1424年)书画家陈国桢;宏治间(1488—1505年)雄县知县长乐人;嘉靖间(1522—1566年)北路烽火把总、福州左卫指挥使;万历间(1573—1619年)石县知县等四人,都姓陈名言,而且与陈无择(名“言”)皆为浙江省人。
南宋·光宗时(1190一1194年)江源人,秘书丞兼兵部郎;清·乾隆时(1736—1795年),宁绐道台,常熟进士,两人都名张子和。清·辽东沈阳人,顺治13年(1644—1661年)的靖远兵粮道,名万全。这里尽管这样多的同名,甚至同姓同名,但决不怀疑是假冒影戤,因他们都非医生。
至于医生之间,有没有如此巧事?当然会有。计同姓同名者二:其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作者南宋·青田人陈言,字无择,其人其事早已深入医者之心。第二位陈言,为明代福建建阳县人,号西溪,生平未详,也有一部著作,为《秘传常山杨敬斋针炙全书》2卷。其二,叶桂有两人。一为大名鼎鼎的苏人叶天士。一为江苏吴县人,字小峰,生平事迹不详,也曾撰有《本草再新》12卷,在道光辛丑(1841年)梓行。
异姓同名中耐人寻趣者,为俞嘉言。俞为清代江苏宝山人,字世则,善内外科而尤精外科,既具医术,更备医德,故而门庭若市,名噪于时。复值贫人相近,常徒步往返,年八十二而终,《宝山县志》有其传记。与江西喻昌的喻嘉言,仅仅差了一张口。
元代,怀安五代世医朱肯堂。大名鼎鼎的王肯堂是明代人。这样说来只能是王肯堂冒朱的名而不能说朱肯堂冒王的名。
明·江苏华亭(现上海)名医李中梓,撰有《士材三书》《医宗必读》及《颐生微论》。清·江西瑞昌世医刘氏,传至第七代挺生,业更精,撰有《伤寒论效书》。江苏宜兴县名医徐榜奎。三人皆名士材。
清·江西奉新县名医帅念祖,福建长乐县名医陈念祖。都是进士,前者中于雍正元年(1723年),后者在乾隆57年(1792年)·
笔者五代单传,先父得子也晚,老祖父望孙心切,故名祖望。绝非影戤精于医道的、康熙九年(1670年)三甲第十八名进士、刑部尚书、巩昌知府齐祖望之名。特此郑重申明。【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光明中医》1996年第1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