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网友们是怎么看的
2015/10/9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54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小瓷等
编辑/张亚娟⊙ 校对/霜石、徐靖婷
I 导读: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国人兴奋之余,让中西医之争又成为了热门话题,10月6日中医书友会的文章《获得诺贝尔奖,该笑还是该哭?》一文的评论下也可谓是妙语连珠。小编除了热门评论外又选出了几条,听听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回复“诺贝尔医学奖”或“诺奖”可获得该专题,看看彭坚老师和肖相如老师是怎么说的)

瓦力
诺奖就像假期,需要却不能代替生活
小瓷
是不是中医是不是西医,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它的理论来自中医,它的提炼方法来自化学,中国古代就没有化学了吗?大家为什么对这些问题纠结地最多而不是看到科学家默默努力,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这些精神呢?再成功难道不是人做出来的吗?无论中医西医无论中药西药,都是为了治病救人,孰优孰劣这种伪命题根本没有争论的意义。我自己一直比较喜欢中医,包括针灸推拿这些中医里的物理疗法,但我不赞成现在大部分中医只要看病就让喝大量中药的做法,就像我不赞成西医里动不动就开刀把哪里割了。凡事都有利弊,屠呦呦教授的获奖不是正为了说明只有中西医融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发掘自身文明下的文化精华,才有可能得出令全世界受益的成果吗?很多肤浅的争论该停一停了
子厚
笑是该笑的,毕竟是得了诺奖。但这跟中医确实关系不大,中药化学和传统中医完全是两码事,中药化学需要喜欢研究的人去做,如果像现在的中医药大学,让中医的研究生去做这个、去发SCI,那中医就像现在中医院的大多数中医,根本看不了病。所以中医的发展一定要按传统的方式,而不是做现代研究。
tyun
中国中医研究院的教授,半个多世纪与中医中药打交道,研读传统医书医方,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传统中药的成分,是现代中医人对传统医学的发展。
陶钧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与提高"!重新重视中医药中真东西,看来又要风声水起了,真担心中医药继续被用来作秀,更有点害怕被破坏性的过度开发!但愿诺贝尔奖带给中医药是一场美梦!潜心做点有益中医药临床实效的事吧!
阿东
诺奖委员会成员汉斯在面对记者“能不能说这是你们第一次颁奖给中医”的提问时,如是说,“我们不是把本届诺奖颁给了传统医学”,“我们是把奖项颁给受传统医学启发而创造出新药的研究者”。
蔡湘文
是医,就应该能治病,能救人,去讨论中医,西医,有价值吗?是不是太狭隘了
萤火虫
有人说青蒿素已经不属于中医范畴,我不同意这种说法!中医治病,从一开始就是有两种思路的,一种是辨证论治,一种是专病专方专药,也就是辨病论治,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医辨病论治的成果,其成就仍然是属于中医的,我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成就会越来越多,作为忍辱负重的中医人,如果此时还不能扬眉吐气一把,更待何时!
放羊的狼
中医,在本土确实不需要外国人承认!但,中医要走向世界,他们如果不承认,中医对他们有意义吗?你既然决定走出国门,就必须要人家认同!如此一来,中医就不能以中医来论了,而应该当经济收益来论了!学术研究,应该与经济收益分开,不能混为一谈!当然,搞研究需要资金支持,才能更好的继续研究,发扬光大!但医学研究,不能以经济为目的,而应该为人类的健康为目的!我们应该知道,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双赢意义重大。【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中医书友会文章《获得诺贝尔奖,该笑还是该哭》读者评论。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