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泻别论(美文,读来一气呵成)
2015/10/21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6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王鑫
编辑/瓦力⊙校对/张小玲、麦子、居业
I导读: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人无功。这可以算是中医界长久存在的问题了。笔者提出“贪欲”是现今滥补之风盛行的根源,且此文读来清爽顺畅,能启发人们对中医“补泻”大法的认识和思考。

补泻别论
补泻者,存亡之道,岂可轻言哉!尝闻人参殒命而无人罪,大黄疗疾而众人诽,世人皆嗜补恶泻,补之成风,非朝夕之事,由来久矣!
夫混沌之时,赖乾坤二气相合而生万物,由兹便有负阴抱阳之形,生克制化之理。圣人常以象论。观夫坎之有二阴,然以一阳居于正,故水之静而不死;离之用重阳,却有一阴虚乎中,故火之动而不妄。补泻之理源于此。
盖东垣、子和之论众人常视为水火,殊不知东垣重脾胃,而尤善用三黄(黄柏、黄连、大黄),升阳而尤先厚土壮水,非专行温燥之功;子和名攻下,而最喜调饮食(果菜为助养),吐泻尚不忘长养正气,岂独为攻伐之施!后人但知其表,而不谙其里,互争百世而不休,可不悲夫!
曩者(从前),人皆赞子龙常胜,因于心细,而怪其于汉水以少敌多为涉险;怨翼德误事,起于性粗,而以其于巴蜀诈醉赚将为侥幸。盖以人但知其一,而未究其所以:二人心中有天地也!
医之与将,法乎同理。是以用药亦必知乎其人(病人),了乎其性(药、病之性),而后行其妙手!补泻之行,即其用也!圣人训:谨熟阴阳,勿与众谋!何谓“谋”也?即补泻也!
夫前者仲阳公(钱乙),立脏腑补泻之说,以青陈香诃之类益脾,后生不解,岂不知运为脾之用,未成未壮不运之际用此最宜,旨同异功(脾胃之性在运不在补,东垣所发甚详);后有通一子(张介宾)创左归右归之剂,以龟鹿桂附之属补肾,众人皆仿,亦不闻肾为元之宅,非一阴一阳将亡之时不可填塞,意类四逆(补非填塞,须得动静相合)!又言乎泻,自仲师之际,丸药(巴豆等热下之药)业已“盛行”,至子和之期不止,凡有塞胀壅滞,悉皆用之,庸医误人多矣!无奈乎子和有“富儿死,贫子坚”之叹!
无故有殒,然补泻岂可长久哉!圣人尝言,以果菜助养,是为德教;以药石调和,是以刑罚!“欲”,人之大贼,滥补之风皆源于此!今之地黄、肾气之滥服与金元温燥、丸药之妄用何异哉!呜呼!殆世人喜自刑乎!
此晚生愚见,竖子无知,妄言善恶,故名以“别论”,以别正谈。谬误之处,待君玉斧以正!
后记:东垣、子和虽法殊而意同,以所居异地,风俗不同故也,未有诋毁之事!至于立派相侮,皆后世为学不深、为医不精之腐儒所为!如后世之叶、薛之事亦皆如此!文人相轻,唯笔刀舌枪于朝堂,移风于医,则把玩性命于股掌!殆国基之衰,医道之落,皆因乎此恶习!万物本混沌,何必细分之,大道向冲和,方为圣人意!【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投稿。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