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五苓散治愈颈椎病头晕医案一则
2015/10/26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771期(第570期回顾)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李士懋
编辑/王超⊙校对/Dina
I导读:初选到此文,是因为没想到颈椎病头晕还可以用五苓散,细读李老的方解,又更觉收益良多。小编总结,此例病患所以有效的原因,关键即在于取微汗,因为“汗之出,必肾中阳气,通过纹理网络系统,直达腠理毫毛,阳运周身,犹红日朗朗,阴霾自散,晕眩自除”。【回复“李士懋”可获得纪念李老专题】

五苓散(饮邪上干)
李某,男,35岁。2007年11月16日初诊:头晕二年,无呕吐及物旋,转颈时晕重。
诊为颈椎病。
脉弦减,舌可。证属:饮邪上干。
法宜:通阳化饮。
方宗:五苓散主之。
桂枝12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30g,猪苓15g。
3剂,水煎服。二小时服一煎,多饮暖水,取微汗。
2007年11月19日:药后已汗,头晕未犯,已无不适。脉弦减,舌可,苔白薄腻。
上方加干姜6g,半夏12g。
7剂,水煎服。
2007年12月7日:头未再晕。脉弦、舌可。
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方宗: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9g,黄芩9g,党参12g,半夏10g,生大枣6枚,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
按:五苓散证,《伤寒》《金匮要略》中共载11条,剔除重复2条外,剩9条。所主病证多为两类,一是太阳表热入腑,水热互结;一是水气上冲。
太阳表热入腑者,表现的症状有两组,一是表热不解;二是水液代谢失常,出现消渴与小便不利。热与水结而热不易除;水与热结而水弥漫三焦,水道不利而渴、小便不利。水与湿同类,湿温有“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横”其理相通。温病治湿热相合者,有分消走泄法,仲景治水热互结之五苓散证乃通阳利水法。
若无太阳表热,因阳虚气化不利,水饮内停而水气上冲者,亦以五苓散通阳利水。如《金匮要略》:“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此条即无太阳表热。
本案即属寒水之气上冲而引发的头晕。以其脉弦而减,弦为阳中之阴脉,弦为虚,弦为减,弦亦主饮。阳虚气化不利而饮蓄,上干则头晕眩,故本案取五苓散治之。
五苓散中桂枝通阳气化以利水,苓术培土以制水,泽泻、猪苓利下焦之水饮。水去,热无所倚而易散,阳通则水易化。其服法为“多饮暖水,汗出愈。”汗之出,必肾中阳气,通过纹理网络系统,直达腠理毫毛,阳运周身,犹红日朗朗,阴霾自散,晕眩自除。【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