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不行!母后大臣生病,皇上全包了
2016/2/13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88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干祖望

     编辑/张亚娟校对/居业、瓦力

     I导读:俗话说:“不懂治国,不堪为医。明了医道,济世不难。”关于中医与治国,《唐人说荟》第五册,有一段文字堪称精辟。“人一身便如一国也。人心即帝王也,傍列脏腑即宰辅也,外具九窍即群臣也。”文中除黄帝、炎帝是假托之名而成医外,其他几位小编则了解不多。读干老的文章,总有一些有意思的小收获。

    

     精通医学的君主

     你别以为历代君主都是荒淫的、糊涂的庸人蠢货,其中确有不少了不起的奇才,至今还能使人景仰与崇拜。例如:秦始皇嬴政,是大军事家;武帝曹操,是大文学家;唐太宗李世民,是大政治家;唐玄宗李隆基,是大音乐戏剧家,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是大诗词家;宋徽宗赵佶,是大书画家;清圣祖(康熙)爱新觉罗玄烨,是高超的技击家……

     以上君主都可以称为非一般人物,而且其中知医识药,造诣极深者更多。如其身居在野的话,肯定都是名医。在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精通医学的君主有:

     炎帝,即神农氏,是中国旧、新石器时代统治者之一。《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搜神记》也称“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同嗅字)味所主。”《述异记》更说得绘声绘色,谓“太原神釜岗中,有神农尝药之鼎存焉;成阴山中,有神农鞭药处”。我们都承认他是药物学的鼻祖,我们明知《神农本草经》不是他写的,但还不否定是他的遗泽。

     黄帝,也是我国最早的统治者之一。公认他是医学的缔造者。《素问》第一卷、第一篇、第一节,第一句就是“昔者黄帝,生而神灵”。

     隋炀帝杨广(569—816年),纵然是一个骄奢淫逸的亡国之君,但确熟晓医理,精通医道,亲自主编了三百卷的《四海类聚单要方》,可惜早已散失,即使《医籍考》也仅仅列上一个书名。

     唐玄宗李隆基(685—760),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才音乐戏剧家,而且对医学也有深湛的造诣。尝手撰《开元广济方》5卷,并在开元10年(723年)9月颁行天下,可惜此书也已失传。高僧鉴真(688—764年)把中华文化书籍带到了日本,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医药与音乐,可知与唐玄宗有密切的关系。

     五代后蜀第二代皇帝孟昶(919—965年),幼好方药,精通于医,母后病,屡更太医无效,乃亲为母后裁药方,即告康复。从此朝中大臣疾病,俱亲自诊视。正因为他性好医药,令翰林学士韩保升等编撰20卷《蜀本草》,并亲自为之作序。

     明太祖朱元璋第五皇子朱橚(?一1425年),精于医药,撰有《救荒本草》4卷,及现在失传的《袖珍方》4卷,又领衔主编历史巨著《普济方》于永乐四年(1406年)梓行问世。此巨著有:426卷,1960论,2175类,778法,239图,61739首方,948.9万字。1959年10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分为10册排印出版,并加以按语谓:“是书确为一部医学研究和临床参考的重要文献。”

     朱元璋第十代的皇子朱权(?一1448年),为朱棣异母弟。因坐“巫蛊诽谤”之学而得罪朝庭,虽未刑罚,但即韬光养晦,苦读医书,精通养生之道与医药真诠。著有《乾坤生气》2卷、《活人心法》2卷传流于世。尚有《延寿仙方》《乾坤生意》《庚辛玉册》《寿世神方》《运化元枢》等书,惟俱失传。

     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年),世称嘉靖帝。生平以读医药方籍为乐,故对医道十分精通。曾手撰《世宗易简方》一卷。不过“世宗”为谥号,本人生前是不可能知道的,书称“世宗”,肯定为身后人所题名。

     有人曾谓,京剧“游龙戏凤”一剧,正是嘉靖帝微服出宫,上山亲自采药,来到景德镇上李家酒店用餐而遇到李凤姐的。新中国成立前曾有电影“一夜皇后”,也是推写此事,但事迹不见经传正史,总属小说家言,难以取信。【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光明中医杂志》,1994年第2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