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收集】多人应用当归四逆汤的医案
2016/5/2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58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刘渡舟 等

     I导读:小编找了刘渡舟、班秀文等老前辈应用当归四逆汤的医案,不都说读书不如读案吗?学会了就是咱自己的了~

    

     应用当归四逆汤的医案几则

     (1)腰痛案(刘渡舟)

     郭某,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

     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15枚。

     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克,又服三剂而愈。

     (2)腹痛案(刘渡舟)

     某男,患少腹疼痛,喜热畏寒。舌质淡嫩,脉弦而细,此为厥阴内寒证。

     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6克,通草6克,炙甘草6克,大枣15枚,生姜12克,吴茱萸10克。

     服药二剂而痛止。

     (3)腰腹冷痛案(刘渡舟)

     白某,女,32岁。深秋季节,在田间劳动时,适值月经来潮,因在野外就厕,当时自觉寒风吹袭下体,冷冽非常。不久即出现少腹冷痛,腰痛如折,难以忍耐。舌苔白润,脉弦细。此属经期风寒入客厥阴,络脉瘀滞而为病。

     当归12克,桂枝12克,赤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7枚,鸡血藤12克,石楠藤12克。

     服药仅二剂而痛止。

     【解说】当归四逆汤是治疗厥阴血虚寒证的主方。厥阴属肝,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液,所以肝虚多以血虚为主。血虚则失其温煦之能,因而生寒,用当归四逆汤养血散寒以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或沉寒冷积,或中焦寒饮,则在方中加吴茱萸、生姜以温散沉寒。

     本方在临床上可用来治疗妇女经期受寒的痛经,寒疝腹痛,寒痹关节疼痛,较严重的冻疮疼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雷诺综合征而见有肢端厥冷、麻木疼痛,以及头目牵引疼痛等。凡属血虚有寒,或厥或痛,皆可选用,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

     (4)产后肢节酸疼(班秀文)

     韦某,女,39岁。技术员。婚后十五年,曾先后五次堕胎半产,第六胎足月顺产已月余。现见头晕、目眩、耳鸣、关节酸疼、指节麻感、入夜加剧,气短懒言,精神不振。饮食、二便尚可,脉虚细,苔薄白,舌质淡嫩。证属气血两虚,筋脉失养。治宜养血通阳为法。

     当归15克,炙北芪20克,桂枝9克,白芍5克,北细辛5克(后下),通草5克,炙甘草5克,大枣10克。每日水煎服1剂,连服3剂。

     按:《伤寒论》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例多次堕胎半产,且值新产之后,其气血亏虚可知,故以当归、黄芪益气补血,通行血中之滞,桂枝去生姜之辛散而加细辛,取其功擅通血脉而和营卫。营卫调和,气血通畅,筋脉得养,则疼痛麻木之感即可消失或减轻。——班秀文《经方在妇科病的临床运用》

     (5)四肢逆冷案(王启政)

     王某,女,56岁。原患胃十二指肠溃疡,因服痢特灵引起手足麻木疼痛,指、趾尖端尤甚。曾多方求医诊治,服养血活血,祛风通络药数剂,病见减轻,但终归不愈,至冬遇寒凉则麻痛加剧,手足不温,其色青紫,脉沉细微,舌淡苔白。此为寒滞脉络,阳气失运,血失濡养所致。治宜温经散寒,通阳活血,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白芍12克,桂枝6克,鸡血藤30克,吴茱萸12克,丹参30克,红花15克,细辛5克,炙甘草10克,生姜大枣引。连服10剂,诸症减半,已获显效,前方去细辛加片姜黄12克、地龙12克,继服10剂而去病愈。

     (6)头痛案(王启政)

     林某,女,46岁。患头痛3年,时发时止,时轻时重,曾以阴虚头痛辨治,服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数日,均未见效,乃服西药“止痛片”,头痛可暂得缓解。但每遇天气变化,冷气外袭,头痛复作,痛时前额连及巅顶,欲用巾裹首时见恶心欲吐,舌淡苔白,脉沉伏不起。此为血虚寒凝,经络不通,阳气运行不畅。阴寒循经至巅,形成血虚寒滞性头痛。治宜温阳散寒,养血通络,行气消滞止痛,拟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桂枝9克,细辛5克,藁本12克,木瓜20克,五味子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3付后头痛大减,但睡眠欠佳。前方去木瓜,加酸枣仁12克,连服数剂,手足渐温,头痛已止,精神好转,病告痊愈。——《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临证指南》《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分别由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编辑/王超,校对/晓菲、惠芬。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