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医案一则:温阳无效透热效
2016/5/16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7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刘毅

     I摘要:明明是怕冷,附子干姜桂枝温阳无效,用栀子豉汤清透郁热反而有效。这是为什么呢?

    

     从一例心绞痛的治疗看温阳与清热

     现如今的中医,温阳派成了时髦,好像是谁会温阳谁就水平高,谁敢大量用附子谁就本事大,特别是在网上。更有专家放言:天下没有真正的阴虚。更有极端者或曰:天下没有真正的热症,都是假热真寒。

     近些年来,我看十个病人,八个得用附子干姜麻黄桂枝,疗效尚可,有时还有点沾沾自喜。但我发现也有些疗效不好,辨证明明是阳不足或寒凝,但加大附子干姜等药的用量,也不见的有效——这引发了我的思考。

     近来刚好看了一例心绞痛的病例,通过这个病案看看到底是要温阳还是清热:

     20101215某女42主诉:左胸时常痛2年多,象针扎样痛,痛连左臂和左小手指,遇到压迫(睡觉时)或冷(如碰到玻璃板)、或风加重;身体怕冷;头顶痛;舌淡红。

     这不是寒凝胸脉吗?处方苓桂术甘汤合四逆汤加味,温通胸中之阳:

     桂枝15g,白术15g,茯苓20g,炙甘草10g,干姜15g,附子15g,川椒10g,丁香10g,薤白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6剂。

     1222二诊:症状有缓解,但不明显。知道是药不对证(放在以前我会认为是病重药轻,再加大附子干姜桂枝等药量),再细问,病人心情特别急躁,很容易生气上火,睡觉也差,老做恶梦。哦,不是寒凝证而是火郁证啊,应该用升降散合栀子豉汤加味发散郁热。

     处方:蝉衣10g,僵蚕10g,片姜黄10g,豆豉10g,炒栀子10g,防风10g,荆芥10g,白芷10g,苏梗10g,薤白12g,桃仁10g,红花10g,丹参15g。6副。

     1229三诊:病人很是欢喜,所有症状基本消失,也不怕冷了,压痛也差多了,心烦也明显轻了,恶梦也少了。

     明明是怕冷,附子干姜桂枝温阳无效,用栀子豉汤清透郁热反而有效。这是为什么呢?

     内经十九病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都冷得牙齿不停地抖了,不是因为寒,而是“皆属于火”。

     类似的病例很多,每天都能遇到,说明现在临床寒症虽多,但不是只会温阳散寒就行,有不少病表面看是寒症,其实本质是郁热,治疗要清透郁热。【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医学论坛”,由作者授权中医书友会发表,编辑/王超。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