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说:这俩货治病时别乱用
2016/5/3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98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作者/张锡纯
I导读:粳米、小茴香是再常见不过的食品,但在用于临床时却有如此严格的区别。张锡纯老先生信手写下的医话,仍能给后人很多收获。

白虎汤中粳米不可误用糯米
稻有两种:粳稻与糯稻是也。粳者硬也,其米性平不黏,善和脾胃,利小便,即寻常作饭之米也。糯者濡也、软也,其米性温而黏,可以暖胃,固涩二便,即可以用之蒸糕熬粥之米也。
白虎汤中用粳米者,取其能调和金石重坠之性,俾与脾胃相宜,而又能引热下行自小便出也。若误用糯米,其性之温既与阳明热实之证不宜,且其黏滞之力又能逗留胃腑外感之热,使不消散,其固涩二便之力,尤能阻遏胃腑外感之热,不能自下泻出,是以用之不惟无益而反有害也。
愚曾治邑北郑仁村郑姓,温热内传,阳明腑实,投以白虎汤原方不愈。再诊视时,检其药渣,见粳米误用糯米。
因问病家曰:“我昨日曾谆谆相嘱,将煎药时自加白米半两,何以竟用浆米(北方谓粳米为白米,糯米为浆米)。病家谓:“此乃药房所给者。彼言浆米方是真粳米。”愚曰:“何来此无稽之言也。为此粳米误用,几至耽误病证,犹幸因检察药渣而得知也。”俾仍用原方加粳米煎之,服后即愈。
又尝阅长沙萧琢如《遯园医案》,载有白虎汤中用黏米之方,心疑其误用糯米。后与长沙门生朱静恒言及,静恒言其地于粳米之最有汁浆者即呼之为黏米,此非误用糯米也。
然既载于书,此种名称究非所宜,恐传之他处,阅者仍以糯米为黏米耳。诚以糯米之黏远过于粳米也。凡著书欲风行寰宇者,何可以一方之俗语参其中哉。
小茴香辨
古语云,“问耕于奴,访织于婢”,此语诚信然也。吾直俗习,皆喜食茴香菜,又恒喜用其子作食料以调和饮食,是以愚于因寒小便不通及奇经诸脉寒郁作疼者,恒重用小茴香以温通之。诚以其为寻常服食之物,虽多用之无伤也。后见《绍兴医学报》载有用小茴香二三钱即至误人性命者,医界中亦多随声附和,谓小茴香含有毒性,不可轻用,而愚心甚疑之。
回忆生平屡次重用小茴香为人治病,约皆随手奏效,服后未尝少有瞑眩,且为日用服食之物,何至有毒也。因之蓄疑于心,广问医界同人,亦未有能言其故者。
后在奉医院中,雇一邹姓厨役,其人年过五旬,识字颇多,彼亦恒用小茴香调和食物,因与言及绍报所载之事。彼曰:“小茴香原系两种,有野生、家种之分。此物若为园圃中种者,其菜与子皆无毒。若为野山自生者,其菜与子皆有毒。此地人不喜食茴香,街市所鬻之茴香,多系关里人在奉者买去,因本地人鉴于野生之茴香有毒,并疑园圃中种者亦或有毒而不敢轻食也。”
愚闻之,数年疑团涣然冰释矣。由斯所欲用小茴香者,若确知其为园圃所种植者,不妨多用;若购自药房,即当慎用、少用,恐其为野山自生之小茴香也。(编者按:时过境迁,现在小茴香的来源是什么?野生小茴香还多见吗?有哪位书友了解,欢迎评论告诉大家)
由斯知天地之间同是一物,而其或有毒,或无毒,诚难确定。
犹忆岁在丁丑,邑中枣树林中多生蘑菇,其上皆有紫黑斑点,采取食之,人多吐泻,且有多食致伤命者。此乃物之因形色偶异,而其性即迥异者也。又灰涤苋(俗名灰菜)为农家常服之野菜,愚在籍时亦喜食之,后至奉天见灰涤苋各空地皆是,而人不敢食。询之答云:“此菜人食之则肿脸。”其性与关里生者迥别也。此亦物性之因地各异者也。
又忆初学医时,知蚤休之性有小毒,其用之极量不过二钱。至后初次用蚤休时,恐其有毒,亲自检验其形状、皮色皆如干姜,其味甘而淡,毫无刺激性,嚼服钱许,心中泰然,知其分毫无毒,后恒用至四五钱,以治疔痈甚效。
待至他处,再用此药,其皮色紫而暗,有若紫参,其味辣而不甘,饶有刺激之力,嚼服五分许,心中似觉不稳,乃恍悟方书所谓有毒者,指此等蚤休而言也。同是蚤休,而其性味竟如此不同,凡用药者,尚其细心时时检察,自能稳妥建功,不至有误用药品之失也。
附:
糯米,甘温。补肺气,充胃津,助痘浆,暖水脏。酿酒熬饧,造作饼饵。若煮粥饭,不可频餐,以性太黏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
莳萝,一名小茴。辛甘温。开胃健脾,散寒止痛,杀虫,消食,调气止呕。定腰、齿之疼,解鱼、肉之毒。(摘自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
I版权声明:本文摘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编辑/瓦力,校对/王勤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平台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tg@linglanshuyuan.com
(欢迎广大书友进行原创投稿)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