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愈恐高症一例
2016/6/30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01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恐高症也能针灸治疗?来看看奚氏针灸浦蕴星老师的心得吧。(编辑/盒子)

针刺治愈恐高症一例
作者/浦蕴星 等
Halio Muhamad Ahmud,男,28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初诊日期:1992年7月8日。
12岁时目睹有人自高楼坠下后,精神一直紧张,至今每当登高、驾车爬坡时顿感头晕目眩,全身出汗,惊恐状,伴胸闷、气促、泛恶呕吐等。患者平素易紧张、恐惧,时有心悸、口干等症。否认父母有精神障碍。曾赴伦敦等地就医,系统检查,均无病理现象可见,诊断为心因性症状,做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均无效。求治于中国医疗,但又信心不足,且对针刺疗法有恐惧感。检查:神佳,对答切题,表情自然。内科、神经系统检查均阴性,血压140/96mmHg,脉搏82次/分,苔薄腻质尖红而干,脉细带数。诊断:恐高症。证属心气虚弱,心阴不足,心肾失调。治予益气养阴,交泰心肾,佐以平肝潜阳。
取穴:神门(双侧)、左照海、右太冲。
方法:太冲捻转轻泻法,神门、照海捻转轻补法。共留针40分钟,每隔15分钟运针1次,术者以拇、食、中三指持针柄,若即若离地小幅度持续运针,每穴1分钟。
耳穴:取一侧心、肝、肾、神门、脑点以磁珠理穴,嘱患者每天3-5次、每次2-3分钟轮流反复按压敷贴磁珠,每穴按压10次,以耐受胀感为度。
二诊:神情安定,消除疑惑,对治疗树立信心。血压124/76mmHg,脉率72次/分。脉细,苔薄舌偏红。原方加神道、神庭。神道捻转轻补法,运针1分钟,不留针,余宗前法。心理疏导,并嘱患者开始登高远眺锻炼。先自底层登上三楼,从室内向室外远望。如无不适再去室外阳台远视。
三诊:前日治疗后开始每天2次登楼向室外眺望,今日登三楼室外阳台远视,未出现昏晕、汗出等现象。脉平苔薄。原方去太冲及耳部肝穴。
四诊:诉述针治以来神情安定,未出现心悸等现象。现已可登六楼室外阳台眺望,驾车爬坡均无任何不舒感。治疗同上,以巩固疗效,并嘱停针观察。
随访:1月后患者来诊,停针期一切如常,已登高驾车爬坡,又乘飞机赴伦敦,在机舱内由机窗向空中眺望,未出现恐惧及眩晕、汗出、恶心等症,目前生活、工作正常。
按:本病起于惊吓恐惧后,发病时年龄幼小,脏腑之气未充,受惊后心气乱,致心神揺动,魂魄不安,脾胃升降受阻,恐则伤肾,心肾失调,久则心阴不足,心气虚弱,肾水衰亏,而心肾二亏。方取神门为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道属督脉,督脉入络脑,二穴可补益心气,安宁心神;神庭系督脉与足太阳经交会穴,用以治疗心神错乱等症。“三神”相配,益气养阴,以安神魂,定惊悸。照海为阴跷脉气所发,用以交泰心肾,佐太冲有平肝育阴潜阳之功。
本例病程较长,又曾赴英国等地治疗,且对中医针灸抱有疑惑及恐惧感。因此首诊的治疗是关键,初诊精选三穴,无痛进针后采用捻转补泻法,施以轻柔的针法,产生十分徐和而适应的针感,使能宁心安神,平肝潜阳,术后血压、脉率得以平稳。故穴不在多,针法施术因病因人,恰到好处。治疗前让患者了解中医针灸治病的原理,以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分析,解除其疑惑,树立信心,结合心理调治、登高远眺等得当的方法,方能四诊而愈,随访疗效巩固。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上海市名中医学术经验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浦蕴星 等。编辑/盒子,校对/王雅晴、阿珓。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灵兰中医App是在中医书友会基础上倾力打造的手机软件。可实现精华文章分类查阅、专题汇总,临床病历收录整理,快速复盘参考,并可搜索海量专业文献,是中医成长得力助手。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