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诊察法让我有了用药新思路
2016/9/23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第110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在临床中如何理解和判断四逆散证?既往笔者只是根据患者的症舌脉判断,经常存在疗效不尽人意的情况。在学习经络诊察后,针对诊察发现少阳、厥阴经脉的问题,再结合经典就能理解少阴病的四逆散证,其实是因为少阳的枢转不利,导致的厥阴肝的疏泄障碍,引起气机的不畅。总之,经络诊察能够帮我捕捉到患者的病变经脉,通过病变经脉又能给用药带来不同思路。”如要了解“经络医学”更多内容,请下载灵兰中医App阅读该专题内容。(编辑/瓦力)

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指导临床用药体会
作者/ 周炜
笔者自2008年跟王居易老师学习,他的经络理论给予我醍醐灌顶的体验,使我以往所学习的理论发生了一个飞跃性的提升。本文将与大家分享应用经络诊察指导临床用药的体会。
病案
翟某,男,47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6天”于2012年11月26日,以“中风,脑梗死”收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月30日凌晨2:00左右睡眠中出现左下肢麻木,无肢体活动不利及其他伴随症状,未予重视。凌晨6:00活动中出现左下肢力弱,抬腿费力,左下肢麻木感加重,伴有左下肢发凉感,约5分钟后出现左下肢活动不能,左手活动笨拙,无头晕、头痛,无视物旋转及恶心呕吐,无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无肢体抽搐及二便失禁。
120急送至某三甲综合医院,测血压220/110mmHg,查头颅核磁示:右侧中央旁小叶区新鲜梗塞灶,诊断为:“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活血通络等治疗(具体不详),症状好转后另行针灸康复治疗,目前可拄拐缓慢行走。
今为求进一步治疗收入。刻下症见:左侧肢体力弱,左下肢麻木伴发凉感,左下肢轻度肿胀,寐可,纳可,二便可。
既往史:高血压7年余,最高血压220/110mmHg,目前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日一次,氯沙坦钾50mg日一次降压治疗,血压在140/90mmHg左右;高脂血症,现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睡前降脂治疗;2012年11月诊断:颅内动脉多发狭窄,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退行性改变,腰椎退行性改变。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吸烟30余年,3支/日,偶有饮酒史,已戒烟酒26天。性情急躁,居住环境良好,饮食肥甘厚味。
查体:内科查体大致正常。心率7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经系统查体: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高级认知功能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各方向活动灵活及边,未及眼震及复视,双侧听力及视野粗测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偏斜,伸舌居中,悬壅垂居中,咽反射正常,肌力:左上肢及右侧肢体Ⅴ级,左下肢近端Ⅲ级,远端0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左膝反射略活跃,余大致正常,四肢深浅感觉大致正常,左侧巴氏征阳性,左下肢共济运动检查不配合,余共济运动稳准。脑膜刺激征阴性。舌质暗红,舌苔白厚略黄,脉沉弱。
辅助检查:头颅核磁(2012-10-30):右侧中央旁小叶区新鲜梗塞灶;多发腔隙性梗塞灶(部分为新鲜性);脑白质脱髓鞘改变。
诊断:1、脑梗死(恢复期)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高脂血症4、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多发动脉狭窄。
治疗:口服:降压: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日一次,氯沙坦钾50mg日一次;降脂:阿托伐他汀钙10mg睡前;促进脑代谢:胞磷胆碱钠0.2g日两次;改善脑供血:尼莫地平30mg日三次。
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察经发现患者的少阳经、阳明经、太阴经异常。结合患者的舌脉症,主管医师考虑患者为痰浊瘀阻,予以化痰通络汤。
组方:半夏15g,天麻15g,茯苓10g,白术10g,胆星6g,大黄6g,香附10g,丹参30g。3剂,日1剂,水煎服,日两次 。针刺取上下肢的阳明经穴及头部穴位。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变化不明显,主诉与现在症同前。
三日后笔者查房:仔细察经,发现患者手太阴肺经(尺泽下)气泡感,压痛;手少阳三焦经(中渚)压痛、脆络感;足少阳胆经(阳陵泉下)结络,(足临泣)压痛明显;足太阴脾经缝隙松软、涩滞;足厥阴肝经(太冲)横络、(曲泉)压痛。
患者的异常经脉较多,仔细归类主要是手足太阴、手足少阳、足厥阴的异常;针对中风的诊疗方案应用化痰通络汤及针刺阳明经脉本属正常,但是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就要考虑单纯调整太阴或者单纯考虑治痰瘀的问题是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没有抓到病机。笔者仔细辨别患者的症状舌脉及治疗经过,考虑为阳郁不达四末, 太阴不足、少阳气郁,阴阳失调。予四逆散加减治疗。
组方:柴胡12g,赤芍15g,枳壳10g,甘草10g,胡连6g,桂枝6g 。七剂,日1剂,水煎服,日两次 。针灸以调整少阳经为主, 辅以阳明经及太阴经。嘱灸阳陵泉,并观察热敏效果。
一周后再查房看患者,舌苔转为薄白苔,脉象较前有力,左下肢发凉感及肿胀程度减轻,左下肢麻木感范围缩小(左膝以下明显),灸阳陵泉以局部热感为著未见明显感传。患者近3-4日大便未行。
方药:上方去胡连、桂枝,加用栀子15g,豆豉30g。针灸治疗大致同前。
再一周看患者,针药后患者可自行行走,步姿改善,左小腿麻木感消失,肿胀消失,偶有左足背及足趾麻木;舌红苔薄白,脉沉继续好转;大便正常,1-2日一行。患者经治1月后痊愈出院,至今症状稳定未见复发等不适。
体会
此例患者,管床医生原使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表的诊疗方案,辨证用药取穴,辨证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舌脉症等,患者的舌脉显示痰浊瘀阻。此外,进行经络诊察也发现了太阴的异常,故按照诊疗方案给予化痰通络汤与相应的穴位治疗,但疗效不明显。
笔者查房后,考虑到患者查经有少阳的异常,而且患者年近六八,本身阳气渐衰,发病在夜间2点,正是厥阴肝经经气当旺之时。
《灵枢·九针论》记载:“诸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左胁应春分……左手应立夏……” ,所以患者的左足对应的是春季,春是阳气生发的部位。病变位于左下肢,对应立春节气,为阳气生发之地。
且患者发病时间为10月底,考虑患者为寒邪闭阻少阳经气所致病变,肝胆为表里经脉,阳气生发不利,因此给予四逆散加减,并加灸治阳陵泉,收到很好的疗效。
《伤寒论》中四逆散见于少阴病篇:“少阴病,四逆,泄利下重,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者,四逆散主之。”结合《灵枢·终始篇》“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可以理解四逆散的四逆证应该是阳气被郁所致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但在临床中如何理解和判断四逆散证?
既往笔者只是根据患者的症舌脉判断,经常存在疗效不尽人意的情况。在学习经络诊察后,针对诊察发现少阳、厥阴经脉的问题,再结合经典就能理解少阴病的四逆散证,其实是因为少阳的枢转不利,导致的厥阴肝的疏泄障碍,引起气机的不畅。肝为阴木,胆为阳木,肝胆同为表里,二者协同共同发挥人体“风”的作用;因为,气机在任何地方的不通达都会引起疼痛、咳嗽、心悸、腹泻、小便不利等。
《神农本草经》认为柴胡“味苦平,去肠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枳实“味苦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藏,益气,轻身。”综合看,四逆散主要是起到风的作用,调畅全身脏腑气机,使之无处不到。而从经络角度看,少阳胆与厥阴肝脉的异常可以提示我们:是人体主管“风”作用的脏腑经脉出现障碍,应再进一步观察病变的深浅,选择相应的方药。特别是结合诊察经脉,从经络的角度思考可以为临床提供不同的治疗思路。
I版权声明
本文为投稿,由作者授权发表。作者/周炜,编辑/瓦力,校对/闫奇峰、唐乐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I 投稿邮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选文章】授业,【经典诵读】传道,【临证参考】实战。欢迎下载灵兰中医App,给你的中医“装备”升级。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或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直接下载,也可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灵兰中医】。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中医书友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