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误吸怎么办?
2016/2/18 护理人

临床上,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其因不能经口进食而使其机体处于高代谢和高分解的负氮平衡状态。然临床为了有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需求而满足患者代谢需求,加速其身体康复,因此需实施营养支持。人体肠道茹膜营养大多来自肠腔内的营养物质,少数来自动脉血供。因此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患者一般采用插入鼻饲管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的供应来满足患者对营养的需求,但是由于鼻饲管可以引起环状括约肌损伤,临床上常见反流、胃储留、腹泻等并发症,其中反流误吸是发生吸入性肺炎最常见的原因。
机械通气患者鼻饲误吸的影响因素
鼻饲方法和鼻饲量、鼻饲速度影响
对于患者来说,其胃肠功能出现减退,因此常规鼻饲一般采用注射器推注实施间断喂养。但实施此方法则难以有效掌握鼻饲速度,如出现鼻饲速度过快,则可能会出现大量胃残留和胃排空延迟情况,从而导致患者发生返流误吸。临床采用泵注法,其可及时提供报警,并可减少污染,因此可避免发生胃内压出现一过性增高返流情况。
人工气道的建立和胃管的留置
咽部环状肌损伤、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正常吞咽是一系列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运动过程,受大脑支配,需口、咽和食管共同参与,然实施机械通气则会明显减弱食管对患者返流胃内容物清除功能,对患者吞咽活动产生抑制,因此极易使患者出现胃内容物返流情况。此外,患者因长期留置鼻饲管,同时患者长期受到气管气囊等压迫及反复吸痰刺激等,从而增加患者发生返流误吸情况
机械通气对胃肠道的影响
机械通气患者因受正压通气影响而极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其更易发生此情况。因此实施胃肠减压可明显减轻患者胃部压力。
卧位的影响
患者处仰卧位时,其难以有效吞咽唾液,因此不利于食道对返流物的清洁。然采取平卧位或后仰位,则可有效增加患者胃食管返流可能性。
抑酸药物的使用
常规使用抑酸药物,其可避免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然抑酸药物可抑制患者胃酸分泌,从而改变患者胃液pH值,使患者胃内细菌出现大量繁殖,最终减慢食物水解,降低其蛋白酶活性,延缓患者胃排空,进而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胃内容物返流及误吸情况。因此,在对患者使用抑酸药物时,需严密观察患者胃肠减压时引流液量和颜色及性质。
意识状态的改变
患者长期处于昏迷咳嗽等反射因此而减弱,极易出现胃液返流情况,并导致胃液等进入气管。因此本次研究中实施匀速泵入营养液等,并选择合理的吸痰时机,从而可减少误吸等情况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降低临床死亡率。
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鼻饲方法、速度和鼻饲量
临床上,鼻饲一般分为滴注和泵注及推注。目前我院所使用的为鼻饲方法为泵注。当患者出现胃管堵塞或胃内压增加时,输液泵可及时报警,从而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一过性胃内压增高情况,避免发生胃食道返流。首次对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一般泵入时间控制为20 ml/h,同时每4h需抽吸一次,以判断患者胃残留量。然后根据患者胃残留量和是否存在呕吐等情况来判断其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情况。再使用12-24 h后,可将输注速度增加到40-80 ml/h,后续可逐步增加到80-100 ml/h;每天摄入量需控制为1 000-150 ml。鼻饲温度需控制为40度左右,以免过冷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胃痉挛,最终发生误吸和呕吐等情况。而本院主要采用加热泵,因此其可提供恒温持续鼻饲。
适宜体位
研究发现,床头角度> 30度的卧位是减少返流的最佳体位。使用多功能床将机械呼吸患者的床头微微抬起进行鼻饲,鼻饲后保持30-60 min半卧位再恢复原体位,这样有利于预防胃食物返流的发生和胃肠食物的排空,以减少误吸发生。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
吸痰时,要严格掌握好相关吸痰指征及时机,以免吸痰管在患者气管内出现反复上下抽吸,减少分泌物。在对患者鼻饲或鼻饲后60min后,尽量不进行吸痰,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而发生呕吐等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吸痰和体位引流时,其操作应该发生在鼻饲前,在进行吸痰时要掌握相关技巧,并需做到快、准、稳,同时要保持患者起到湿润,切勿出现太深而导致患者出现咳呛,避免出现营养液返流而增加患者发生误吸风险。
应用胃动力药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其病情较为严重,且患者脏器功能出现衰退,其胃肠排空能力较差,因此需每4 h对患者胃残留情况进行1次评估。当回抽胃内容物>100 ml时,可暂停鼻饲,并严密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将相关情况报告医生,必要时可采用促胃肠动力药,以加速患者胃排空。
来源:护理人微信公众平台 ID:huli_ren
用感性的触角洞察护士职场
用理性的思维审视护理发展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