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除了吃 鸡腿还能练扎针!
2016/3/16 护理人

如果碰到心跳骤停、严重烧伤等情况,护士无法用常规方法打上针怎么办?那就得靠这种技术来救命了——骨髓腔输液技术。这种扎针到骨髓腔的方法,曾在“7·5公交”事件中,为受伤的小患者用过。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浙大儿院

近日,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买了一堆鸡腿回来,钱江晚报记者前去一看,哇,医生、护士人手一只鸡腿,对着鸡腿不停地扎针,“我们是为了练习一种输液技术。”一位小护士说,鸡腿骨的硬度,跟五六岁大的孩子差不多,在鸡腿上操作比纯理论学习有趣,也更有效。
为了练习输液技术
医生护士们买了28只鸡腿
这次给鸡腿扎针是浙大儿院急诊科的一次业务学习。当主讲老师叶盛副主任医师讲到“骨髓腔输液技术”时,听课的医生、护士便操练起来。
叶医生曾经到加拿大专门学习骨髓腔输液技术。如果碰到心跳骤停、严重烧伤等情况,医生护士无法用常规方法打上针,就得靠这种技术来救命。
急诊科的护士长蔡建萍告诉记者,28只鸡腿是委托食堂买的。实战练习的时候,大家学得很认真,都是一针成功。虽然是在鸡腿上练习,但也是无菌操作,戴着一次性手套;针筒里的倒不是药,普通的自来水而已。
骨头那么硬,“药物”水是怎么进入骨髓腔的呢?叶医生解释说,其实并不是直接在骨头上扎一个洞,而是扎进长骨两端的骨松质。
大家吃鸡大腿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啃过中间的长骨?鸡大腿的长骨,跟人的小腿胫骨、大腿骨一样,两端都有一段松松的骨松质,这里有丰富的血管,针扎进这个地方,药物就可以通过髓静脉系统、营养静脉等,快速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输液的目的。
扎针到骨髓腔的方法
救助过“7·5公交”事件小患者
大家都知道,平常输液,是在静脉扎针;这种扎针到骨髓腔的方法,曾在“7·5公交”事件中,为受伤的小患者用过。
当时这些孩子皮肤大面积毁损,常规的外周静脉穿刺很困难。十万火急的情况下,叶医生用这个方法,给小患儿建立了骨髓腔输液通路,为接下来的抢救工作保驾护航。
“骨髓腔的外面,有骨头支撑,不会塌陷,这是一条永不塌陷的输液通路。”叶医生说。
蔡建萍告诉钱报记者,去年年底凌晨5点左右,监护室有个8个月大的宝宝,突然发生心跳呼吸骤停,尝试深静脉穿刺,没成功。孩子的心率、血压开始下降,医生护士决定马上启动骨髓腔输液,一次成功。孩子最后救下来了。
今年2月,一个4个月大的宝宝,血小板降得很低,需要输丙球;但是孩子太胖,最后也是借助骨髓腔输液渡过了险情。
相关链接:
“骨髓腔输液术”,是急救输液的最后法宝,对于急救工作极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心跳骤停、严重烧伤、休克、危及生命的癫痫持续状态会出现静脉塌陷,因而无法常规开通静脉打上针。在无法建立静脉通路的条件下,急救工作很难开展。但是骨髓腔是一条永不塌陷的静脉通路,在危重状态下照样能输入抢救药物!有了这条输液通路,患者就有了获救的机会。
最成功的案例是“7.5公交事件”,当时送到急诊室的孩子严重烧伤病情危重,皮肤大面积毁损,常规外周静脉建立很困难。十万火急的情况下,该院叶盛主任通过骨髓腔输液穿刺术为小患者快速建立了骨髓腔静脉通路,为接下去的抢救保驾护航,直到患儿安全进入重症监护室。
骨髓腔由于被骨性结构所支撑,不像血管那样会因血容量不足而塌陷。骨髓丰富血窦中的血通过髓静脉系统、营养静脉等快速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因此药物注射入骨髓腔后能迅速进入体循环,利用这一途径而达到输液的目的。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