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为新生代护士配备"心灵导师"
2016/4/3 护理人

    

    

     今日关注

     突发

     创举

     政策

     焦点

     据《劳动报》报道,近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关注患儿就医体验”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会上,来自儿科医院临床科室的10名高年资医护人员被聘为“心灵导师”,他们将与参加规培的年轻住院医师们结对,时刻关注新生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成长烦恼,通过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职

     业压力,从而实现职工队伍稳定。

     “老带新”降低职工流失率

     “心灵导师”项目负责人、教育培训部主任吴静燕说,该项目自2012年起就在医院护理部试行,“当时护理部新职工的流失量很大,新进来的年轻护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工作中受了些委屈、压力大了,就交辞职报告走人,每年招进来五六十人,辞职的就有十几人。儿科医院本来人手就很紧张,居高不下的流失率对员工队伍的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此背景下,护理部开始在700余名护理员工中推行心灵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党员与新进员工结对,通常由一名党员带3名新员工,导师定期与弟子交流,围绕临床问题、学习、家庭生活等各方面困惑,给予年轻护理人员关心和指导,实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疏导、早期解决。这两年,护理部新职工流失率降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点。

     小伙儿经疏导成孩子“偶像”

     作为儿科医院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90后小伙儿钱二壮刚进医院那会儿也曾萌生过辞职的念头。2012年,小钱从昆明医学院护理专业毕业后,应聘到上海市儿科医院护理部。“刚进医院时,我被分到普通病房,主要工作就是打针、发药,总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的,比不上一起进去的女孩子。”由于不太适应岗位,每天小钱处理完手头工作,总是最后一个下班,“时间长了,我就有些自卑,感觉自己总是在拖同事们的后腿,给大家带来了麻烦。”有了这么一个心结,钱二壮萌发了辞职的念头。

     当小钱将辞职报告交上去后,心灵导师黄勤找到了他。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心后,黄勤发现了小钱的症结所在。解铃还须系铃人,她走进小钱所在的科室,向大家了解对小钱的看法,得到的反响却是:“小钱挺好啊,帮我们修电脑、改课件,挺热情的。”“谁家里有事需要换班,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黄勤将大家的看法告诉小钱,小伙子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了。

     心结解开后,小钱再也不提辞职的事儿了。他自己掏钱买来玩具,送给病房里的小朋友;每次打针,他都弯下腰,用孩子的语言和小病号们交流……渐渐地,“二壮哥哥”成了孩子们的偶像,他对自己的工作也越来越自信了。

     “导师模式”延展至住院部医师

     心灵导师制在护理部走出的成功一步,为医院推行该机制奠定了基础。今年年初,儿科医院将心灵导师制延伸到住院医师培养中。据悉,每年在儿科医院接受规培的住院医师达200余人,然而部分住院医师无法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在身份转化、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困惑,离职率达到6%左右。一边是日益严重的“儿科荒”,一边是不断流失的人才队伍,儿科医院面临着稳定员工队伍、提升员工职业认同感等紧迫需求。

     年初起,项目组在全院发布导师招募令,邀请有志愿者参与其中,吸引了30多名职工主动报名,据了解,眼下第一批导师已经“上岗”,全部由主治医师以上的党员组成,一名导师结对六名住院医师,通过开设医学人文课程、模拟培训、定期沟通交流等不同形式,帮助住院医师逐步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学会自我解压,顺利实现身份转变,增强职业幸福感。

     投稿爆料:huli_ren@126.com

     合作共赢:加微信chenxi201602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护理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