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医学堂丨来自中医世家的忠告:治病求本,用药要精炼!
2016/4/17 道医

    

     中国道医

     来自中医世家的忠告:治病求本,用药要精炼!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小编导读《黄帝内经·素问》中有言:“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者,是为妄行。”这句话强调了辨明疾病本质的重要性,简单来说,就是人们熟知的“治病求本”,看似简简单单的几个字,真正要领会其中精髓,转而指导临床用药,却是不易的。今天,就来看看一位中医世家治病用药的经验吧!

     《黄帝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诊病必详审其因,辨明机理为要。识病循因,治病固本,是中医各种辨证方法的共同目标。疾病的表现尽管极其复杂,归纳起来,不外阳证和阴证两大类;病位的深浅,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质,不是热,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为虚,邪盛为实。总之,八纲是辨证的总纲,为各种辨证法的核心。知其要者,一言而中,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在临床上识病首在寻找病因。病因为本,症状为标,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如何才能询其病因?除问清病情变化的过程外,对起病因素、治疗经过以及病人既往健康情况、生活嗜好、饮食起居、周围环境等都要详细地询问清楚。既要抓住重点,又要了解一般,没有重点,也就抓不住主要矛盾,特别是对发病原因的询问,要追根问底。因为掌握了发病原因,治疗时才能截断病源,以图根治。如治疗风湿痹证,其发病原因多与环境因素有关,即久居卑湿之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临床治疗中,除运用祛风、散寒、除湿的中药外,还应询问患者生活环境、工作场所,嘱咐患者脱离潮湿的环境,才能使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否则,即使用药,也难获得好的疗效。

     如曾治一例心率缓慢且伴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用药方证甚合,但取效不大,后经反复追问,方知患者系农药、化肥仓库保管员,其慢心率并房室传导阻滞与慢性农药蓄积中毒有关。因此嘱患者脱离工作环境,再加以中西药物调治而愈。又如曾会诊一女孩,16岁,高烧、关节痛已3个月而住院治疗,使用多种抗生素及激素,也服用一些中药,一直没有解决问题。经仔细询问得知:初春淋雨,衣服湿透,而后起病。结合关节疼痛、经闭、舌苔白腻等,知其病因为寒湿郁闭潜伏,有化热外透之势,即从寒湿论治,通阳宣痹除湿而愈。

     以上事例均说明,只有针对病因,从根而治,才是消除疾病的根本措施。治病求本包含了针对病因的治疗。

     在临证施治时,要重视固本。治病不能只认证,不认人。在立法用药前,必须对患者整个机体要有个全面了解,如身体的胖瘦,气血的虚实,阴阳的盛衰,以及饮食、二便等情况,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使用药品。中医特别强调固护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是饮食精华之源,人离开了精气的供养,光凭药物又有何用。所以,无论用什么方法,什么药物,都要先固护胃气。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本草论》就指出:“治病之法,必以胃气为先。”

     固护胃气之法,一是注意病人的食欲,胃气的盛衰,主要从食欲、消化、吸收等功能方面着眼,调理脾胃功能;二是注意病人大便,大便通否代表病人胃气的气化功能,特别是便秘的病人应及时通便,一则畅理气机,二则使邪有出路。在固护胃气的同时还应注意津液的多少。津液是人体生命之源,温病学家非常重视固护津液。如清代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存一分津液,则有一分生机。”说明固护津液的重要性。固护津液之法,一则注意药物的调配;二则要注意不要治之太过,特别是汗、吐、下、利之法应适度。即所谓“用药要中病即止,不可过之”。

     在临床上用药需慎重而精炼,圆融活变,轻灵而平稳。用药如用兵,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错用滥用,无病用药,均为扰乱因素,对人体反而不利。必须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临证时才能得心应手,准确无误。还要注意知药善任,如同是活血化瘀的川芎、当归、丹参,临证时不要有瘀血见证而盲目投用。川芎温燥,善走窜,上达头巅,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又能行气散风,为血中之气药,若血瘀气滞有寒兼风邪或风湿者,用之最宜;当归甘补辛散、苦泄温通,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兼能行气止痛,故血瘀兼有血虚、气滞有寒或大便秘结者,用之最宜;丹参性偏凉,长于活血化瘀,又善凉血、清热安神,有血热瘀滞或兼心烦失眠者,用之最佳,而阳虚寒滞之血瘀则当慎用。

     任何药物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治病时要取其长而避其短。如同为补气药,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都有效,但用后易产生胀满感,如何纠偏呢?以我的经验,服人参者,加槟榔以运之;服黄芪者,加陈皮以行之;服白术者,加枳实以消之;服炙甘草者,加砂仁以和之。如此监制得当,副作用就会少,疗效也会提高。

     在临床处方时,既考虑到药与病合,也考虑到组方原则,要将药物配伍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更好地治疗疾病,而不致诛伐太过。在组剂处方中,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补剂必加疏药,使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使散中有收。常可收到好的临床效果。

     关注道缘,从这里遇见你的信仰!

    

     中

     国

     道

     医

     问诊咨询/投稿

     微信号:w15301134567

     邮箱:89928269@qq.com

     ◎ 中国道医微信平台由武当山道医传承基地、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 如何关注中国道医微信平台

     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cndaoyi

     ③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道医订阅号

    

     微信号:cndaoyi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道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