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016/9/26 道医

    

     中国道医

     如何理解《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

    

     ? 问道武当?第六期道医丹道辟谷养生营招生启告!

     坊间有“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医开药方”等的说法,这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很多人视此为自己的“养生准则”!这个源于《黄帝内经》的“养生准则”,可是左右了不少人的养生观念,但有多少人懂得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与临床意义?今天的这篇文章,或能拨开迷雾识得真滋味!

     一般来说,春夏阳气相对充盛,秋冬阴气主事。所以,春夏应该适当多吃一些清凉的食物,重视养阴;秋冬应该适当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重视养阳。但《内经》于此明确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理解?

     王冰认为:养是制的意思。“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强调春夏阳盛,应该食寒凉以抑制阳气太过;秋冬阴盛,应该食温热抑制阴气太过。

     张景岳认为:“夫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此阴胜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胜之为病也。善养生者,宜切佩之。”其认为春夏养阳,意在为秋冬养阴做准备;秋冬养阴,意在为春夏养阳打基础。

     张志聪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而培养也。”强调春夏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阳;秋冬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宜养其内虚之阴。

     应该说以上三种解释,各有其理。还有观点认为春夏养阳,是指养心、肝二脏;秋冬养阴,是指养肺、肾二脏。笔者认为,要理解《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义,还是应该基于上下文,并结合临床实际,不断加深认识。

     一方面,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论春、夏、秋、冬四季养生要点来看,强调养生必须顺应四时。春夏顺应人体阳气之充盛而养阳;秋冬顺应阳气之潜藏而养阴。结合临床,一般所说的冬病夏治,实际上就是强调阳虚阴盛之病,在阳气最盛的夏至日进补,如此可以借天阳上升之势,使阳气得以恢复。如针对一些有明显季节性的疾病,如针对哮证的“贴伏”疗法,要求在三伏天,选取背部腧穴,定时用麻黄粉、白芥子(研)、麝香等。贴敷,即是冬病夏治、内病外治之义,对预防哮喘冬季发作,有一定意义。崔红生博士曾按五时年节律和十二时辰日节律论治,指出哮喘好发于秋季者,运用二麻四仁汤(炙麻黄、麻黄根、桃杏仁、郁李仁、白果仁)加减治疗,有一定疗效。若好发于春季者,则用过敏煎(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甘草)效果不错。

     另一方面,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日阳始生,容易为风寒所伤,应注意御寒保暖;秋时阴收,冬季阴藏。秋季燥邪盛,在“秋老虎”暴晒之下,应注意进食凉润之物。此即民间谚语所谓“春捂秋冻”之理。而夏时阳气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伤阳。夏夜高温,空调冷气之下,易受寒湿之邪,寒湿容易伤阳。夏季炎热,贪凉饮冷,饮食太过则容易损伤脾阳,出现胃肠型感冒、胃肠炎吐泻等。所以,应该多吃葱、姜、蒜、苏叶等辛温发散、芳香化湿之品,即“春夏养阳”。冬季干燥,尤其是冬季火炉、暖气之下,容易伤阴。冬时寒盛,多食辛辣,或饮酒御寒,容易生内热,或酿生湿热,也容易伤阴。所以,应该多吃水果、莲藕、萝卜等,即“秋冬养阴”。民间谚语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就是这个道理。清代名医薛生白所著《医经原旨》也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应顺应大自然的气候变化而助其升发或利其潜藏,注释说:“有春夏不能养阳,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以致秋冬多患疟泻,阴盛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每因纵欲过热伤此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证,此阳盛之为病也。”对研究季节性多发时令病与伏气温病,很有启发。

     作者\赵进喜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内容

     问道武当?第六期道医丹道辟谷养生营招生启告!

     道医学堂丨听一个人的声音,就知晓一个人的病症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长寿就这么简单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

     关注道医,学习正宗道教医学!

    

     中

     国

     道

     医

     问诊咨询/投稿

     微信号:w15301134567

     邮箱:89928269@qq.com

     ◎ 中国道医微信平台由武当山道医传承基地、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教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使道医文化更好的为现代社会服务,减少人类疾病,提高健康水准。

     ◎ 宗旨: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施医。

     ◎ 如何关注中国道医微信平台

     ① 点本文标题下方蓝字"道医"一键关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号:cndaoyi

     ③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中国道医订阅号

    

     微信号:cndaoyi更多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道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