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佳 | 恐同者有多愤怒,我们就要吻得多疯狂
2016/6/15 Vista看天下

肖佳 本刊文娱版编辑
他的公号叫“基调”(zuiaigv),基调的基调是:坦诚、理性、有趣,以此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并且让自己变得更好。

默哀。为了在“6·12”美国奥兰多市枪击事件中死去的无辜的人。事发地是一家名为“脉搏”(Pulse)的同志酒吧,可以想见,死者多半应该都是同性恋者。
他们死于极端恐同者的仇恨。他们的脉搏,就此停止了。

酒吧外,死者亲友处在悲伤中
就在前两天,《指环王》里的“干豆腐”爷爷伊恩·麦克莱恩,还刚刚去了北京的同志酒吧“DES”,和中国一群年轻的同性恋把酒言欢,那可真是一派其乐融融啊,仿佛让人看到了一幅世界大同的美好画卷。

伊恩·麦克莱恩在北京DES酒吧
谁能想到,洋溢着如此欢乐气氛的同志酒吧,会成为一片血海呢?
就在一年以前,也是六月,美国全境通过了同性婚姻合法化,满以为美国同志们终于迎来了革命的彻底胜利,这桩惨案似乎一夜之间又让人回到了解放前。
美国同性恋者的历史转折性时刻,似乎总是绕不开六月,也绕不开同志酒吧。1969年6月的一天,纽约一家名叫“石墙”的同志酒吧忽然有一队警察闯入,他们对酒吧内的同性恋者展开殴打,很快引起了一场暴动,同性恋们联合起来反抗政府的暴力镇压,美国乃至全世界同性恋者的权利意识由此觉醒,开始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此后,6月在美国就成为了“同志骄傲月”。

“石墙”酒吧暴动现场
现在,美国政府是有觉悟了,可还有不少民众依然对同性恋者报以歧视甚至敌视的目光。据新闻报道,枪击案嫌疑人已经锁定为一名叫奥马尔·马丁的29岁阿富汗裔青年,他的父亲对媒体表示,儿子的行为与宗教信仰无关,但是他记得前不久在迈阿密看到两个男人接吻时,儿子一下子变得非常愤怒。

奥马尔·马丁的自拍照
此案与宗教和ISIS恐怖势力的关系还在调查中,但现在已经可以确定,这是一起严重的恐同暴力事件,同性恋群体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枪击案的受害者。
奥马尔·马丁在大街上看到男男接吻怒不可遏,可他发泄对同性恋群体的仇恨,却是在gay吧这种专属于同性恋的场所。人家自己关起门来自己high,到底是碍着他什么了?人家让你看了吗?
那些死去的人,有结伴而来的好基友,也有恋爱中的同志情侣。他们死在甜蜜欢乐的聚会之中,这才是让人心痛的事实。

为爱牺牲,sigh~~
在直男们眼里,酒吧可能就是寻欢猎艳纵情声色之地,可对于同志而言,gay吧有着特别的意义,这是同志们抱团取暖的地方。在其他场合,同性恋都是少数弱势群体,而在gay吧里,同性恋终于成了主流,异性恋反倒成了小众。这种“找到组织”的感觉给同性恋带来的慰藉,是异性恋们根本无法体会的。伊恩爷爷从英国大老远到中国来,为啥还要专门去一趟本地的同志酒吧?不就是找组织来的吗?全世界同性恋是一家呀。
全世界同性恋是一家,美国的同志朋友们死伤这么多,然而在国内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反响。在我的朋友圈里,倒是一天以前发生在上海浦东机场的爆炸事件引起了更多的讨论,尽管只是造成三名乘客受轻伤。这也很好理解,浦东机场是很多朋友出差旅游的必经之地,在大家的意识里,那应该是绝对安全的地方,所以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爆炸都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
相比较而言,美国的同性恋酒吧离中国人实在太遥远了,大家都觉得与己无关。甚至我们身边的同志都是这么觉得的,国内的恐同气氛,似乎远不如国外那么严重。包括我在内,我以前经常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与男友接吻,没觉得受到了什么敌视,想亲就亲,亲完就走。
直到我看到国内某网站相关新闻下的网友留言。


顿时一阵寒意。如果中国人也有持枪权……不敢想。
环球同此凉热,我们所有的性少数群体都活在仇恨与敌视之中,不管你有没有切实感受到,仇恨就在那里。
以后在街上与男友走在一起,我还敢跟他牵手吗?还敢跟他接吻吗?会不会担心有双闪着寒光的眼睛在暗处盯着我,有股无名怒火正在某个角落燃起?是不是我们都应该尽量低调,接吻这种事情,在家里偷偷进行就好?
我们就活该在仇恨与敌视中沉默着了此一生吗?
不!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也不应该是这样的。
奥马尔·马丁,以及中国网络上无数的恐同者,他们之所以恐同,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就是因为同志群体的沉默和软弱吗?因为他们太少看到男男亲吻,才会在偶尔看到的时候受到惊吓,因为他们料到同性恋不敢反抗,才会如此暴虐冷血。你躲,是躲不了的,即使躲开了大街上的暴力,也躲不了gay吧的枪火,即使躲开了gay吧的枪火,也躲不了网络暴力的肆虐。
而我此时能想到的最好的反抗方式,就是上街,在光天化日之下,在大庭广众之下,和男友牵手、接吻。抓住每一个机会向人们展示男男之吻。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吻不恶心,它也甜如蜜糖,它也柔情荡漾。
恐同者有多愤怒,我们就要吻得多深沉。

-------------------------------------------------

肖佳的基调
长按左图 识别关注
昨天,奥兰多同志酒吧枪击惨案似乎有了神反转。
好多人都在转一张外国网站新闻稿的截图。

文章显示有人爆料凶手Omar Mateen曾多次出没同志酒吧,而且还在同志交友软件上约过人。于是好多人就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人打自己人,果然“恐同即深柜”呀,甚至有人表示从凶手的自拍照就能看出他是gay。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件惨案就更显悲哀了。本来我还想专门研究一下“恐同即深柜”这一现象的成因,然而很快我注意到,大家转的“凶手是gay”这一消息全都来自一家名为“Gawker”的美国网站。

巧的是,这家网站几天以前刚刚因为一桩侵犯隐私权的官司败诉需要赔偿上亿美元而申请了破产,所以该网站现在处于半死不活状态。

更巧的是,这桩官司的起因是网站多年前曝光了硅谷亿万富豪兼投资人Peter Thiel的同性性取向(这人可是Facebook的股东!),富豪为了报复,于是请了律师团立志要找到这家网站的漏洞然后扳倒它,现在目的终于得逞了。

文章一开头就介绍了这家网站的性质。大家可以查一下“Gawker”这个单词的意思,是“伸长脖子呆看的人”,这家网站是以追踪明星的八卦花边信息起家的,其杀手锏是“全民皆狗仔”,欢迎所有人向其爆料,然后添油加醋不加核实就刊登出来。
美国权威媒体对于事件起因都还没有明确的解释,案件还在警方调查之中。但就算凶手之前真的去过好几次gay吧在软件上也约过人,这又能证明什么呢?他还有可能是为了作案计划去踩点的嘛。
综合以上信息,“枪杀案凶手是gay”这个结论还有多大可信度,你们可以自行判断。
当然不排除有人因为不能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过度压抑自己,企图与同性恋群体划清界限,最后导致心理扭曲开始仇视同性恋,但是“恐同即深柜”这个结论还是太武断了些。
《Vista看天下》团队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闻故事
微信公众号搜索“看天下”添加关注
商务合作请联系QQ:3310806586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Vista看天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