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春捂秋冻,还是要白露不露?
2016/9/7 合康网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大家肯定还听过“春捂秋冻”的说法,那么白露过后,咱们是要继续“秋冻”?还是转而“不露”呢?

     为什么要秋冻?

     夏去秋来,是从热到冷的过度阶段,天气虽然冷起来,但有个转变的过程。过早地穿上棉衣,会让身体得不到锻炼,防寒能力降低。当冬天真正到来时,往往容易感冒着凉,所以,这句老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此外,由于降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干燥缺水,脑血管病患容易发作;而秋冬还是十二指肠溃疡的高发季节,因此,这类病人也应注意好保暖,勿让腹部受凉。

     科学秋冻,白露为止!

     科学秋冻首先要看天时,一般来说,仲秋(农历八月)之时,气温下降,但又不是很凉,这是秋冻最好的时机。但到了晚秋,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这时秋冻则有害无益了。

     并且,不是每个部位都适合秋冻的,像腹部、膝关节、双肩这样宜引起潜在疾病的部位,最好还是捂一捂。另外,俗话说:脚冷,则全身冷,这个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还需要多加呵护!

    

     白露为霜 不宜再“冻”

     白露节气,是气候转凉的开始。此时夜间及早晚的气温低,正午时的天气仍很热,是秋天日温差最大的时候。

     古语说“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便是告诫人们白露时节气温转凉,不能袒胸露体,尤其是一早一晚要多添些衣服。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对于北方人来说,尤其是耐寒力差的人,白露一过,更要注意足部保暖,以防寒邪侵袭。

    

    白露伊始,宜养肾气

     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出现手脚冰凉、乏力等症状,从中医上来说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所以,从白露起要补养肾气。大家可以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分钟—30分钟,泡到身体微微发热最好,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

     最后,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所以从今天起,大家要注意调整生活的各个方面,起风啦~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合康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