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方式洗澡竟真会致癌!
2016/3/15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洗澡原来还是有很多讲究的,调查显示,洗澡时间不宜过长,热水不停地往身上冲,水中的致癌物质经过加热后挥发,经由呼吸道大量进入人体。在密闭空间洗澡时间越长,人体吸入的致癌物质就越多,洗得越久致癌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洗澡时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控制时间不要洗太久,才能避免洗澡洗出癌症的风险!

    

     当然,临床上三氯甲烷中毒的患者多是长期在有高浓度三氯甲烷的工作环境中吸入大量的三氯甲烷导致,绝少洗澡水中毒。使用氯消毒的饮水中也确实存在着微量的三氯甲烷,经过高温也确实会挥发。“洗澡时间太长致癌”从理论上是可能的,不过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含量有国标限制,因此自来水中有害物质含量很少,对人体几乎没有什么实际影响。

    

     许多“处女座”有洁癖,感觉洗澡时身上的“泥”怎么洗都洗不完。于是一直用力搓,皮肤通红还在搓,试图把这些“泥”给搓尽。

     洗澡本身会洗去身上本来就不多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皮炎。而用力的搓洗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经常性的皮肤受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各种随之而来的炎症日积月累下的产物就是——皮肤癌。

     正确洗澡的方式

    

    1洗澡次数

     夏季人体分泌旺盛,出汗较多,每天应冲洗1次。而冬、春、秋季天气不热,洗澡的次数可因人而异。身体较胖和皮脂腺分泌旺盛者,可适当增加洗澡次数。老年人皮脂腺分泌减少,可适当减少洗澡次数。当然,洗澡频度应因时因地而异:南方天热时,一天冲凉3次也不为过;北方天冷时,三周洗澡1次也不算少。

    

    2洗澡水温

     澡水的温度应与体温接近为宜,即35~37℃,若水温过高,会使全身表皮血管扩张,心脑血流量减少,发生缺氧。其实,洗澡的水温有不少讲究,依正常体温,可分为热水浴、温水浴、冷水浴三类。

     洗澡水的温度还要因时、因人制宜,如夏天宜选用温水浴,因为温度过高可能会令心脑血管病人因缺氧而昏倒;而温度过低(如10℃以下),又会使体表毛孔突然紧闭,血管骤缩,体内热量散发不出来,洗后让人感到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可能成为关节炎及慢性胃肠炎的诱发因素。而在冬天,则适合选择热水浴。需要注意的是,老人和孕妇洗热水浴应对温度有所控制,否则可能导致老人昏倒,或令胎儿缺氧,影响发育。由于不同水温对身体的影响有所区别,所以,要选用适合自己洗澡的水温。

    

    3洗澡时间

     无论春夏秋冬,洗澡时间均不宜过长,每次洗澡时间以15~30分钟为宜,以防心脑缺氧、缺血。

    

     想要减少患癌的风险,可要正确洗澡哦!

     以下5种时刻洗澡风险大!

     劳动后不宜立即洗澡

     不管是脑力劳动后还是体力劳动,均应休息片刻再洗澡,否则容易造成心脏、脑部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晕厥。

     发烧时不宜洗澡

     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血压过低时不宜洗澡

     因为洗澡时水温较高,可以使人的血管扩张,低血压的人容易发生虚脱。

     酒后不宜洗澡

     酒后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浑身无力,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

     饱餐后和饥饿时不宜洗澡

     饱餐后洗澡,浑身皮表血管被热水刺激而扩张,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会影响消化吸收;饥饿时洗澡易造成低血糖,甚至虚脱、昏倒。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郑伟达教授指出,生活中有很多不良习惯都会引发癌症,癌症并不可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心态平衡,可防癌于未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