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人杨绛,书中也存养生道
2016/5/27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点击上方蓝字“XXX”关注我们 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5月25日凌晨1时病逝。一个半月后的7月17日,本是她105周岁生辰。杨先生在世时,最为人乐道的是,年过百岁依然思路敏捷,笔耕不辍,读书写作,持续一个多世纪。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杨先生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到,书中也有养生道。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善于读书的人还可以通过读书来怡情养性、益寿延年。

     曾有人开玩笑说,杨绛考入清华,为了“两书”,一为读书,二为锺书(即钱锺书)。杨先生的爱书程度与她的先生钱锺书不相上下,可以说读书对杨绛先生的长寿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郑伟达教授看来,之所以这样说,是有科学依据的。

     一方面,读书让人的精神更丰富,陶冶情志。另一方面,读书时,人不断在思考,使脑血管更活跃,同时写作时,手眼也被一起调动起来,这样可以达到健脑作用,有助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一般来说,人在六七十岁时常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意识障碍、思维迟钝,但对于许多爱用脑子的老年人来说,六七十岁时的思维却毫不逊色于某些年轻人。经常用脑的老人比其他同龄人脑萎缩速度要慢,脑中出现的空洞少得多。勤用脑的人脑血管多呈扩张状态,脑组织有足够的血液、营养供给,为延缓大脑衰老提供了物质基础;勤用脑可使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物质代谢旺盛,有益于兴奋细胞的激素及脑内核糖核酸等活性物质增加,使大脑越用越发达,越用越灵活。

    

     杨绛有篇散文名为《隐身衣》,文中直抒她和钱锺书最想要的“仙家法宝”莫过于“隐身衣”,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生活中的她的确几近“隐身”,百年来,她经历过很多人世变故、天灾人祸,但她却总能本着一份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安然度过。

     中医认为,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正所谓古人有云:“心常清静则神安,神安则精神皆安,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很多身体的疾病与心理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人一爱生气、发脾气,气就乱了,现代医学中有个疾病叫“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心理状况差,闹情绪,就会一会便秘、一会拉肚子,这就是“气”被扰乱的结果。

     长时间的紧张、焦虑、愤怒、抑郁都能导致血压上升;消化性溃疡与紧张、压抑有关。不良情绪也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的不良情绪可影响人体淋巴细胞、T细胞监视功能的正常发挥,不能及时监测出变异的未完全分化细胞,从而导致癌变。

     当然情绪精神对健康的影响不是唯一因素,我们看一位长寿老者,是要看她的起居、饮食、锻炼、睡眠、情绪等多方面。杨绛先生亦如此。

    

     据杨绛的亲戚讲述,生前她一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注意控制饮食,少吃油腻。豆浆也是他们家经常吃到的东西。杨先生高龄体检,各项指标都合格,就是血脂偏低。于是她经常买了大棒骨敲碎煮汤,再将汤煮黑木耳,每天一小碗黑木耳,以保持身体硬朗。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铁、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黑木耳所含成分还有助抑制血小板凝聚和降低血凝的作用,所以老年人适当吃黑木耳有助防治高血压、高血脂。

     她还习惯每日早上散步,过去每天坚持走七千步,高龄后,心力渐衰,但还坚持做体操“八段锦”等;她时常徘徊树下,低吟浅咏,流连忘返,吸取清爽怡人的新鲜空气。因此,杨先生虽已百岁高龄,仍是头脑敏捷,走路轻快。

     杨绛的养生经验是相辅相成,易说不易为,但她却能做到。

     百岁走来,对人生已是洞彻通透的杨绛说:“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北京伟达中医肿瘤医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