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群是一种瘾
2016/5/8 槽边往事
王佩是我的多年老友,今天我大骂了他一顿。
不是打情骂俏,不是CP相爱相杀,就是大骂一通。王佩看了说:你那么说我,我很生气。于是,我又接着大骂了一通。曾经有人在微博上评论:和菜头,和你做朋友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回答他说:他们几时容易过?
为什么要骂王佩?因为他今天又一次拉我进一个微信群。为什么要说“又”?因为这是他第N次做这样的事情了。曾经他拉我进群,我立即退群,他又拉我进去,我再次退出。他再拉我进去,这次我终于没退,结果过了两年我一句话没说,他只能把我踢出群了事。他有他的恒心,我有我的变态,而恒心打不过变态。
今天我又一次退群,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段话:
人到中年,体力下降,性欲衰退,正好专心做事。不要热衷于社交,整天在微信里拉群,把认识不认识的人弄在一起。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社交,都需要认识人,都需要聚会。而且,未经别人同意就拉群非常不礼貌。没错,我说的就是王佩。
宁财神看见了,跟贴说:“你个小傲娇,退群不就完了嘛”。王佩感叹说:“菜头,你现在变得有些事儿逼了。”可是,我又不是第一天傲娇,也不是第一天事逼。问题是,正我几十年如一日的傲娇加事逼,我们才是朋友啊。
作为朋友,我对王佩拉我进群这件事情并没有生多大的气。只是说,一而再,再而三地拉我,而我一直在用退群和沉默的方式表达了我的个人意愿,再这么做就不大合适了。哪怕是一个玩笑,重复玩那么多次也就不会好笑。
我真正生气的原因是他建群有瘾。
不止王佩一个人,许多人都有这种瘾头。一言不合就建群,拉上一堆半生不熟的人在一个群里说些不咸不淡的话。我另外有一个朋友,在我多次退群之后极度愤怒地指责我:“群里都是一帮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你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动不动退群,是不是太过装逼了一点?你以为你是谁?”我一想,那么多年的朋友,你却不知道我是谁,我只能拉黑绝交了。
中国式社交喜欢拉圈子,开大趴,结识牛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种社交方式,也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种社交方式。而且,要我说,持有这种想法的,最终往往会发现自己做了许多无效努力。北京有个著名的长安俱乐部,早年间据说能够进去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于是许多小富刚贵打破脑袋了想挤进去。可是,等到自己挤进去以后才发现,里面满坑满谷的都是小富刚贵,传说中的大富大贵根本见不着。
再比如说马上举办的戛纳影展,去那里的游客都觉得自己可以见到世界级的大明星大导演。等真的去到了那里,才发现名人都住在酒店顶层、独立别墅或者游艇上。除了做活动的时候,会在安保的簇拥下走走红毯,拍拍照片,根本没有机会在小镇咖啡馆里偶然遇见,大家聊聊人生理想什么的。哪怕同样在一个地方,同样的时间,彼此也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王佩热衷于建群,我默默观察了他两三年时间,数不清他建立过多少群,以及在这些群里耗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所以我非常生气,问了他几个问题:
---你是不是还有太多光阴?
---你是不是要做的事情太少?
---你不是不人生目标都已经达成了?
王佩是个很好的人,有一种难能可贵的天真和直率。但他又很容易沉溺到某种逸乐中去,完全无法自拔。他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从一件事情迅速跳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在这些年里,我看他搭建过Blog,学过摄影,组织过诗歌朗诵,搞过文学聚会。但他的兴趣升起得快,消亡得更快,罕有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到最后。总之,他就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对自己极为放纵。
这么说也许不算公平,因为王佩在这些年里做到了两件许多人都坚持不下来的事情:戒烟和减肥。他说戒烟就真的戒了,没有什么坚持,没有什么忍耐,就是那么咔嚓一下子,彻底戒了。而在去年一年里,他每天坚持跑5公里,用在朋友圈晒图的方式逼迫自己继续下去。结果年底他真的变成了一个瘦子,终于可以在朋友圈里晒身材前后对比照。
但是,比减肥戒烟更有毅力的事情,是王佩建群。王佩是一名职业编剧,也是专栏作家,我打破头都想不明白,他哪里能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群里社交,去安排人和人认识,去群里打破坚冰,提出话题,发言暖场。但是两三年过去了,王佩建的群又增无减,哪怕死掉了一大批群,他转手又会建立一批新的。举例而言,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的那一天,一个名叫“AI和围棋”的群立即把我给拖了进去。抬头一看,“你被王佩邀请进入AI和围棋群”。
我问王佩:那你哪里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呢?
有没有一个编剧,在写剧本之前需要进入一个有邹静之、海岩、宁财神、兰晓龙的群里早晚请益才能动笔?有没有一个互联网从业者,在做产品之前需要进入一个有马化腾、张小龙、周鸿祎、马占凯的群才能动手?不需要,有一部电脑或者纸笔就可以写剧本了。有一个耐克广告就可以做IT了,因为上面说得很清楚:Just Do It!
那需要不需要一群和自己差不多的人,大家建个群彼此砥砺,相互启发?不会的,真的不会,在那样的群里,只有每天吐槽发牢骚,相互发图片发段子,聊天打屁浪费光阴。所谓“彼此砥砺,相互启发”实在是太辛苦,所以一起虚度光阴大概是唯一合理的选项。
所有的问题在于:虚度完光阴之后,别人是别人,你还是你,不会有丝毫的产出,也不会有丝毫的变化。所有人都说你是个热情的人,相当于在恋爱里对方盛赞你“是个好人”。我不认为和一堆人在一起,能够发生什么有效的社交,热闹不等于是社交。在许多年里,我宁愿一对一的聊天吃饭,也不愿意参加十几个人的大型party。和每个人点个头,喝一杯酒,半个小时就过去了,无非是混一个脸熟,社交又交了什么呢?谁都认识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有人都认识我,但我浪费了光阴,分散了精力,导致并没有任何产出。那么,别人认识我是为了什么呢?因为我是通讯录,联络人?还是我是情感垃圾桶,午夜心灵热线,24小时Online聊天机器人?说到底,人们社交无非是因为需要。需要什么,需要说社交的对象有价值。无论这种价值体现在娱乐、情感还是现实利益。
你有价值,不需要社交也有人一定要和你社交;你没有价值,满世界社交也没有人记得你是谁。生活的真相就是如此残酷,我们满足于一群人热热闹闹挤在一起的时候,代价是燃烧我们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时间。无论这个沙龙是在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空间,它们无非是在吞噬时间,满足内心的恐慌,以逃避孤独。
但孤独不就是我们的命数么?绝大多数事情,绝大多数决策,绝大多数情感问题,都只可能在独处的时候解决,并没有谁能帮到你。人群里的温暖是一种幻像,虚妄到太真实,太亲切,太温暖,以至于人会对此成瘾,忘记了我们都是人世的空降兵,落地就被孤独包围,完全要靠自己求生是人生常态,且必须坦然接受。
王佩接受了我的观点,准备去退掉他那里满屏幕的群。此前,我的另外一个朋友谭伯牛做了一样的事情,退群戒酒一年,专心读书写字。我观察了他数月,发现他的文章产出提升了,再也没有半夜三四点在朋友圈里感慨人生,哼哼唧唧。
鉴于王佩是个玩性太强的人,对别人好,对自己更好,唯一可以让他坚守自己承诺的方法就是公诸于众,就像他事先张扬的减肥戒烟一样,所以,我为此专门写一篇文章,在我的公众号里发布。这样,王佩没有了退路,只能退群专心写作。至于说他的群友,大可以都来恨我,没错,就是我蛊惑了王佩,让他在你们的聊天列表里彻底消失。你咬我啊?
王佩,戒掉建群瘾,直面自己的柔弱,开始新的生活吧。我们的人生已经越过山顶,眼前有无限的风光,但始终处于漫长的下坡路。在幽暗笼罩山脚的原野之前,我希望时光站在我们这一边。
(支持王佩戒群的话,请你点赞让他看到)
题图摄影:Alexandra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槽边往事和菜头 出品
【微信号】Bitsea
请你相信我:
我所说的每一句话,
都是错的
禅定时刻
许多自由职业者竟然以“无法中午12点之前起床”作为选择自由职业的理由。错了,自由职业者必须要比企业战士更加严苛地要求自己,更加规律地生活,才有可能有所建树。灵感并不是快递,按时敲门。在灵感到来之前,你所能做的就是定时定点来一发,希望在这无数发里,有一发竟然命中。所以,一切取决于你能否按时发射以及发射的总量,而不是寄希望与一发的精准。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槽边往事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