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医疗是分级诊疗的终极形式
2015/6/4 微医集团
今年4月1日,习总书记“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要优化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建立分级诊疗模式。作为新医改攻坚阶段的重头戏,如何构建分级诊疗引发各方讨论关注。
6月3日,在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北京站)上,挂号网董事长兼CEO廖杰远宣布,2015年挂号网计划组建5000个专家团队,聚集至少30万医生,帮助患者就近看好病,助力中国分级诊疗目标的实现。

廖杰远在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廖杰远表示,供需方信息的严重不对称,以及医疗资源应用的严重不均衡,是造成中国10亿百姓看病难的两大关键瓶颈。目前行政主导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工程,因缺乏医疗机构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目前并无实质性推进;同时,患者医疗费用自付比例较高,以致医保报销比例对社区首诊的吸引力也不大。
从实践看,分级诊疗无疑是解决患者扎堆大医院这一问题的良方,团队医疗则成为实现分级诊疗的突破口。
在廖杰远看来,中国的互联网医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线上轻服务、医院服务流程优化和医生团队协作。前两个阶段能够帮助患者提升就医体验、帮助医院提升服务效率,但是无法解决医疗资源失衡的问题。
在看到了这个医疗行业的痛点后,今年3月28号,挂号网正式发布了医生在线协作组织微医集团。微医集团最大的特点,就是希望通过团队医疗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医、患匹配优化,实现分级诊疗落地。
在廖杰远设想中,以团队医疗作为突破口,分级诊疗未来要实现的终极场景是:老百姓用最便捷的方式找到合适的医生而不是最大牌的医生;每个医生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专家团队提供支持;让大专家专注于疑难病症的研究、诊治,学科建设和培养人才,日常的诊治由团队成员协作完成。
为了更好利用医生资源,微医集团中的每个专家组都会配备一个由护士长或者是住院医师担任的“科秘”。患者预约了专家团队后,“科秘”会首先依患者病情的疑难程度进行分诊,随后安排专家组中不同级别的医生提供医疗服务。
据悉,在现有的微医集团专家团队中,一般的成员规模在10人至100人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有100人的专家团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将1名专家的接诊能力扩大几十乃至上百倍。
通过团队协作,除了盘活了基层医生资源,放大了专家接诊能力外,微医集团倡导的“同病种、跨区域”的团队医疗理念,也正在让“分级诊疗”这一愿景逐渐落地。

邹强教授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主任邹强教授举例道:一名外地患者不一定非要跑到上海来治疗。如果当地一名非常优秀的医生,恰在我的团队。患者就可以就近获得这位医生的服务。如果病情需要,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异地交流和远程会诊。所以在学科之间和异地之间,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做适当补充。让病人在短时间内得到更好的一个治疗。
“用互联网重组医生资源,为患者提供‘家庭医生+专科专家’的服务,将弥补中国医疗体制的关键缺陷。”廖杰远表示,“互联网+”与传统各行业的融合,将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希望“互联网+”能够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克服传统体制缺陷,促进医疗服务效率提升!
作为医生的你,如果与“微医集团”的价值观相同,请火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申请加入!
﹀


如果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投入这个大组织的怀抱,
赶紧点击“阅读原文”,这里天黑不打烊!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