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惊讶!这么多名人都是学医出身的!
2015/7/16 微医集团

    

     (首先澄清一下,有着「医生」之称的陈奕迅没有任何医学背景,而是他的英文名字 Eason 的谐音。题图为刚「获得举重冠军」的陈医生。)

     好了,转入正题,学医转行的名人有很多。国父孙中山弃医从政、鲁迅先生弃医从文这些典故想必大家都知道。今天挂号君就与大家一起来细数古今中外那些文艺和文化圈有学医背景的名人~

     ▼鲁迅

    

     说起“弃医从文”,最著名的当属鲁迅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本来是留学日本学医的,因为见识到中国人对敌人残害自己同胞的麻木 ,觉得中国人最需要医治的是精神而不是肉体。鲁迅的心灵深受触动,最终决定“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跟黑暗的社会现实较劲,用手中的笔唤醒国人麻木、沉睡的心灵。

     ▼郭沫若

    

     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新诗的奠基人郭沫若当年和鲁迅一样学习医科。但是在日本读医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并逐渐将精力的重心转移到文学创作和翻译上来。他对朋友说:“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少数患者的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无论如何必须创立新文学。”

     ▼余华

    

     从最早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到令无数读者落泪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再到引发文学界震荡的《兄弟》,余华的作品更多给人冷酷、先锋、悲观的印象。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

     ▼池莉

    

     1976年,池莉作为最后一批工农兵学员,被推荐到武汉冶金医学专科学校医学专业学习深造。毕业后被分配到武汉钢铁厂职工医院当医生。医生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稳定职业,然而,池莉却想彻底放弃医学,当一名真正的作家。1982年,她最终决定辞职,去武汉大学中文系进修。池莉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人物。她的作品在改革开放宏大的时代背景中,以汉口作为叙事场域,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文学之城”。

     ▼毕淑敏

    

     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显然文学比医学更适合她。《女心理师》、《红处方》、《拯救乳房》……还有好多的《毕淑敏文集》,她独特女性视角的疗伤故事和平实的讲述,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而她在从医时,仅仅只有中专学历,干着万金油的工作,如果她没有弃医从文,也许医学界永远不会有这个人的名字,畅销作家却因此少了一个重要角色。

     ▼冯唐

    

     70后著名作家冯唐因“万物生长三部曲”而被读者熟知。但鲜为人知的是作家冯唐曾在协和医科大学学医8年,获临床医学博士,妇科肿瘤专业,后弃医从文从商。对于当年的离开,他在《三十六大》一书中写道——“1990年到1998年,我在协和医科大学认真学过八年医术,正经科班念到医学博士,从DNA、RNA到细胞到组织到大体解剖,从生理到病理到药理,从中医科到内科到神经科到精神科到妇产科。十多年前,学完八年医术之后,饮酒后,呕吐后,枯坐思考后,我决定不再做医生。”冯唐弃医从文的原因两个,一个是医生面对病患的死亡无能为力,对职业产生怀疑;另外就是担心做医生越来越艰难。

     ▼侯文咏

    

     如果你常看台湾电视剧或综艺节目,相信对侯文咏这个名字不会太陌生。其作品在商业上十分成功,《白色巨塔》、《危险心灵》等都翻拍成电视剧,作品中对社会时弊的针砭,也像极了他曾握过的手术刀,锋芒犀利。侯文咏37岁弃医从文,在他看来医生这个行业最迷人的就是面对病人,因为“在面对医生的时候病人是很真实的,无论这个病人有钱,或是有地位,他生病了之后都会还原他最真实的样貌。”作为台湾大学医学博士、麻醉科主治医师,侯文咏绝对不是医生做得不好才转行写作。他是少有的出类拔萃者,30岁就已经升到副教授,曾是台湾地区领导人医疗小组的成员,在辞职前应该说前路一片光明。37岁那年,侯文咏毅然辞去台大医院主治医师的工作,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我是医师作家,看上去很风光,其实在那个制度下我不快乐”。

     ▼契诃夫

    

     艰难的成长环境往往会使人愤世嫉俗,敌视一切存在,但也有可能养成一个人低调、内敛和宽容的生活风格,契诃夫就属于后者。契诃夫在莫斯科大学医学院上学时的第一次投稿,就是为了挣稿费给母亲买生日蛋糕;自医学院毕业后不久,契诃夫便弃医从文,但他一生里经常免费给人看病,甚至在自己患病的情况下仍坚持“出诊”;契诃夫试图在其创作中营造一个各色文学人物平等共处的“民主王国”,诚如他自己所言,他的作品中“既没有恶棍,也没有天使……我不谴责任何人,也不为任何人辩护”。有人说,作为一名医生的契诃夫终生都在为人看病,但作为一位作家的契诃夫从未开出任何一张药方。

     ▼欧亨利

    

     欧·亨利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毛姆

    

     英国小说家戏剧家毛姆19世纪末进入伦敦圣托马斯医学院学医,并在实习期间写成处女作《蓝贝司的丽莎》。在他的创作生涯里写过小说《人生枷锁》、《月亮和六便士》等,他的文笔冷峻幽默,被认为如手术刀般犀利,并且公认和其外科医生的经历不无关系。他在多年学医行医生涯之后,正式弃医从文,此后主要以作家的身份出现,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弃文从医,奔赴比利时前线担任救护,后来被英国的情报人员看重,成为一名国际间谍。后来他还以此为素材写成小说《艾什灯》。这个更戏剧,先弃医从文,然后再弃文从医,真正的医文一家。

     ▼考琳麦卡洛

    

     有“澳大利亚的〈飘〉”之称的世界名著《荆棘鸟》。作者是考琳麦卡洛,一位神经生理学专家,利用业余时间写成的。很磅礴、跨度很大的故事,除了亘古不变的几代人的爱情主题,书中对澳洲风土人情、地貌、气候、风景的描写,穿插着对当地人和当时宠大的移民群的风俗习惯非常细致的写实,让大师级的专业作家都会对这位业余爱好写作的神经心理学家虔心仰望,对她的生花妙笔叹为观止。这位不算“弃医从文”,痴迷写作的同时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渡边淳一

    

     我们知道的渡边淳一是一位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日本作家。但是早年渡边淳一被人熟知,却因为他的另一个身份——一名整形外科医生。代表作《失乐园》,《光和影》等。其中《失乐园》曾经在日本销量突破百万,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古今中外,医生都是社会上少数受教育程度高,艺术修养深,眼界开阔,同时和社会各阶层接触密切的人,因此既不乏创作的源泉与冲动,也具备将这一切转化为优秀的能力。学医的人本身从选择这一职业的那一天开始,就具备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要求学医者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和冷静的思维判断能力,对病人细致的观察、对疾病全程变化的敏锐触觉和全局掌控。这些,都可使学医者在将胸中感受转化成文字的过程水到渠成。

     本文由源自“新北方琳琳书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整理:挂号君

     投稿或合作: ? marketing@guahao.com

    

     | - 看专家,用微医 - |

    

    

    

    当代好医生,全在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