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微医”样板
2015/11/9 微医集团
在目前的困境之下,互联网为实现分级诊疗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11月7日,在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健康报主办的“2015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如何借力“互联网+”破除看病难题,促进分级诊疗落地成为热点分论坛之一。

△ 论坛现场
在国家最高层的不断推动下,2015年,分级诊疗成为医疗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成为医改工作的重中之重。过去几年分级诊疗成效如何?国家卫生计生委11月5日发布的《2014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占比从2013年的59.1%下降到57.4%。
“三级医院要编制有编制,要财政拨款有财政拨款,要名声有名声,要科研有科研,医生需要三级医院,患者跟着去了三级医院。分级诊疗不能靠强制,强迫社区转诊是不可能做到的,强迫剥离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也是不可能的。”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一语道出了问题的症结。
朱恒鹏认为,在目前的困境之下,通过创新和互联网可以实现分级诊疗。互联网可以帮助大医院控制医疗费用,实现门诊剥离和分工协作。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廖新波甚至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分级已经失去了意义。“国外没有医院等级之说,只有医院和门诊之分。医院也只分全科医院和专科医院。分级在互联网上完全可以打破。互联网在医生的市场推动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更多资本和企业把注意力投向了患者端,通过优化医院服务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这对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并没有实际意义。互联网到底如何助力分级诊疗?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健生教授用他亲身经历的3个故事,向与会者讲述了通过互联网实现分级诊疗的无限可能性。
过去16年间,王健生走遍了陕西绝大多数乡村,组建了一支超过3000多人的医生协作组织。通过移动医疗平台“微医”APP,他可以和协作组成员轻松发起讨论交流,还能通过视频功能实现疑难病会诊,甚至一键转诊。而基层医生也可以通过微医群,第一时间联系到他的专家团队,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寻求专业帮助。
团队医疗也让王健生接诊的患者更加对症。陕西宝鸡一位患者家属在装上“微医”APP第二天就妈妈发现身体不适。他把症状通过微医发给王健生后,很快得到了王健生团队的反馈。由于检查结果显示病症与王健生的专长相符。他母亲没出3天就入住了王健生所在的病房。
王健生表示,经由互联网连接的微医团队不仅提升了医生的沟通效率,实现了医患精确匹配,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中医师徒式”的经验传承,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和信任度,成为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落地最有价值的表现。王健生的团队医疗,借助的正是互联网医疗的先行者——微医集团(原挂号网)提供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
通过搭建一个连接“专家、医助、医生和患者”的移动医疗服务平台,微医集团试图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有丰富经验的医疗人才下沉;提升基层医生专业经验,提升老百姓对基层医生的满意度”的“双下沉,两提升”。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表示,通过该平台,大专家能够不受时间、空间制约地对基层医生进行培训和辅导;基层医生即使位处偏远,在临床治疗中碰到疑难问题也可以随时跟团队里更有经验的专家和其他医生交流讨论;在就诊过程中如果碰到一些必须需要转诊的病例,基层医生也可以通过手机平台为病人精确匹配专家、医院,高效地完成转诊。

△ 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
在组建线上专家团队、开展团队医疗模式的基础上,微医帮助每一个专家团队都组织了不少于三名分诊助理。这批分诊助理全部都是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主要是所在专家团队的医生或者专业助理,是团队内对所有组员信息掌握最全面的成员。当患者与专家团队对接时,只需把症状与检查检验报告上传至平台,分诊助理就可根据病情将患者与团队内专业、地域最适合医生做精确匹配,实现高效、精准的分诊目的。
2015年微医集团将发展5000组专家团队,组织1.5万名专业分诊人员,组建基于互联网的全国最大专业分诊平台。“微医集团累计服务量超过5亿人次,聚集了20万医生。2016年还将投入3亿美元发展100万基层医生加入微医集团。”廖杰远说。
微医集团通过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做法,已经吸引了各地政府的关注。上海市医改办副主任许速介绍,半年多前上海卫计委就联手微医集团,探索建设了一个涵盖“市、区、社区”三级医疗机构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家庭医生以此为载体,可以方便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双向转诊、慢病长处方等一系列分级诊疗服务。
*本文转载自:中国医院院长官方微信公众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