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 | 中国人和美国人对待肺癌的差异
2015/11/23 微医集团

     中国人流传着一个传说,说的是“美国看病比中国难”,说在美国看病要预约,等约到了,人也病死了。但也有人说:“美国医疗技术比中国发达”,得了重症尤其癌症患者赴美就医。

     1事实真的如此吗?

     挂号君邀请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杰为大家聊聊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肺癌治疗方面的态度差异以及中国肺癌的现状。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对待癌症诊断时的态度有何差异?

     美国人:通常更加镇定,自己签字,决定治疗方案,家属从来不会隐瞒病情;

     如果怀疑自己得肿瘤,中美双方就诊模式有什么差别?

     美国人:通常先看自己的家庭医生,只有当地医院或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转到医学院附属的大医院;

     手术前做检查,中国人与美国人有什么差别?

     美国人:所有检查都不需要住院,包括灌肠等都是自己在家里完成,手术当天到医院;

     肺癌的手术治疗上有何差异?

     美国人: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比例更高,如术前发现纵膈淋巴结有转移, 多先进行化疗。

     中国人:“只有手术才能治疗肺癌,化疗只是姑息治疗”这种认知误区。

    

     2中国目前肺癌的发病情况如何?

     WHO最新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版)中称,2012年中国新增肺癌病例65.3万人,占全球新增病例总数的35.8%, 死亡病例59.7万,占全球死亡病例37.5%。

     3引起肺癌的原因是什么?

     致病首要“元凶”依旧是吸烟。当下高发的肺癌患者与雾霾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相关性研究。但室外的空气污染是所有癌症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

     4

     身边有人戒烟了,还是得肺癌,这是为啥?

     戒烟可以立刻降低患癌风险,但戒烟后的效果也有延迟性,一般吸烟高峰比癌症高峰要延迟10年,戒烟效果无法一蹴而就。

     5哪些人需要肺癌筛查?

     50岁以上的市民,如有长期吸烟,吸烟支数在400年/支以上(吸烟的年数乘以每日吸烟的支数),或者吸二手烟超过20年;或者长期工作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期工作在粉尘颗粒较多的环境。

     其中满足两项,就应该每年定期进行1次筛查。

     6如果发现自己肺上有小结节, 如何处理?

     小结节的态度是要重视,但不能一概而论,以免陷入“一刀切”的误区,对于不同的小结节,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下药。

     3毫米—4毫米的小结节

     目前,低剂量螺旋CT可以筛选出最小3毫米—4毫米的小结节,此时从影像形态上来看,不能精确分辨出结节的良恶性,按照目前国际上认可的标准可以定期随访,不需要盲目手术切除。

     6毫米—1厘米的小结节

     对于检查出来结节直径大小在6毫米—1厘米的患者,切不可掉以轻心。此时需要临床医师做出充分评估,给予进一步的处理建议。

     高度可疑患者可通过参加第二年筛查、随复查、穿刺活检、胸腔镜或微创手术活检等明确结节的良恶之辨。

    

     张杰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擅长:食道癌、肺癌、贲门癌、纵隔肿瘤、软组织肿瘤。

     本文发表于张杰医生挂号网个人网站

     感谢张杰医生的权威科普

     微医集团(挂号网)出品,转载需授权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张杰医生微站!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