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朱雪山:想更好的看病还得求助互联网医院
2015/12/7 微医集团

     “人老了,不服输不行咯~”老朱一边捶了捶僵硬的膝盖,一边慢慢的坐了下来。花白的头发、瘦弱的身躯,让人很难想象眼前的老人就是那个18年走了20万里路,相当于绕地球5圈的浙江籍全国劳模朱雪山。21岁那年,老朱背起邮包翻山越岭为乡亲们送信送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背着五六十斤的书信、报纸,一走就是一天,一走就是几十公里。如今,老朱的腿脚再也不似年轻时利落。

     老朱以为退休后可以颐养天年哄哄小孙子,没想到身体却全面“造反”——关节炎加左腿静脉曲张,疼痛时都不能下床走路,后来又查出高血压和高血脂。今年的体检结果显示他还患有慢性血吸虫性肝病、左肾结石和镜下血尿。再加上前阵子女儿因病做了换心手术,病痛的折磨、精神的煎熬让老朱一夜间老了很多岁。

     拖着病体,老朱四处求医问药,跑遍了杭州、上海的各大医院,“大医院人山人海的,号非常难挂,上海大医院的号300块钱都不一定能挂到。有一次我一大早带老婆去杭州看病,找熟人托关系,结果等到下午也没看上病。”老朱感慨地说,“像我们这种腿脚不便的,要是不出家门就能看病该多好!”

     不久前,有人帮助老朱圆了这个梦。

     “这次体检发现我的镜检白细胞是1,镜检红细胞是4,该怎么办?”

     “镜下血尿有异常,建议你定期复查尿常规,如果反复出现镜下血尿,建议进一步去肾内科检查。”

     这是朱雪山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参加由桐乡市总工会组织的劳模健康体检咨询活动时,与杭州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专家在线进行诊疗时的对话。而连接他们的,是乌镇互联网医院的远程诊疗平台。

    

     老朱是首次参加远程会诊,通过视频和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的大专家聊病情,开始他还有点不适应,“对着屏幕还不大习惯”,不过旁边一直由医生在给老朱做指导,让他觉得通过远程视频和医生沟通病情一点障碍都没有。

     “互联网医院很方便,同德医院内科、外科、消化科、泌尿外科等这么多专家一起给我会诊,他们告诉我怎么治疗、吃什么药,不用像去医院看病一个科室只能挂一个号,很麻烦。”老朱说,下一步再有哪里觉得是不舒服,就通过乌镇互联网医院找线上的专家看。

    

     当前医疗资源严重失衡,对像老朱这样的百姓来说,最怕的就是基层医院给出的治疗方案不对,不幸的是老朱还偏偏遇到了这样的伤害。“有一年我的结肠溃疡烂了3公分,桐乡的医生说要手术。后来做了手术吃了两周药,肚子疼得特别厉害,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转氨酶都升到200了。今天我把这件事情讲给同德医院专家听时,专家跟我说结肠溃疡不用手术,保守的吃药也能治愈。”老朱对此事深有感触:“感冒之类的小病在诊所买点药吃就好了,一些大毛病还得靠互联网医院的大专家来给治疗方案。”

     在采访中,老朱讲述了女儿的一次大病经历:由于医疗知识的匮乏,老朱的女儿从一次感冒演化成为心移植的大手术。“她生完孩子后,患了感冒,只喝了点糖浆。后来严重了,得了心肌炎,还是没引起重视。产假休完后上班才发现晚了,抓紧去上海中山医院看了急诊。大夫给出的诊断结果是要做心脏移植。后来去苏州换的心脏。中山医院开了三辆车子带着我女儿及全部设备去苏州换的心脏。”回忆起这件事,老朱不免伤心。“如果那时有互联网医院,我们提前咨询一下可能就不会让她病情耽误这么厉害。”

     编后语:

     老朱及其家属的看病经历是当前中国老百姓就医的一个缩影。医疗知识匮乏、医疗资源不平衡让百姓们在看病时吃了亏。虽然老百姓到大城市就医的成本很高,大医院一号难求,但他们仍不得不往大城市大医院跑。

     现今,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乌镇互联网医院应运而生。它聚集了全国的大医院大专家的资源,医生通过在线远程诊疗平台就可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乌镇互联网医院应用电子病历共享、远程高清音视频通信、电子处方的认证存储与流转、药品的远程配送等技术与业务手段,可以让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基层医生与专家间、专家医生与患者间,无需面对面,就能实现病情诊断与治疗方案建议,以及在线医嘱,让百姓的就医更便捷。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