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 廖杰远:微医为何要做千家县级互联网医院
2016/4/28 微医集团

     摘要

     县级医疗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三架马车:一是机制,二是投入,三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县域医联体”的方式能实现以县为中心的医疗能力的整体提升。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论坛上,微医集团宣布启动“‘互联网+县域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千县行动”。

    

     “‘互联网+县域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千县行动”启动仪式现场

     据微医方面透露,“互联网+县域医联体”千县行动由乌镇互联网医院牵头,将在全国建1000家互联网医院,助力县域医联体、县级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和成长,形成以县级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平台。

     微医为何要启动“互联网+县域医联体”千县行动,“互联网+县域医联体”又能为县级医院带来什么,微医在其中又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带着疑问,健康界独家专访了微医集团董事长兼CEO廖杰远。

     以乌镇互联网医院为样本 连接千家县级医院

     廖杰远介绍,“互联网+区域医联体”第一阶段是“医疗+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把医院窗口外移,促进就医流程优化;第二阶段是通过互联网均匀、有效地配置医疗资源;第三个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诊疗效率的提升。

     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县域医疗机构能实现就医流程全方面的优化,方便患者找到医生,检查报告查询、费用支付、检验报告,医院、医生、患者通过手机形成一个常态的随访纽带。

     互联网平台搭建后,接下来就是专家团队的建设。廖杰远表示,专家团队其实并不复杂,因为只有一个医生是不可能完成所有服务的,而互联网正好具有连接、协作基因。“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互联网帮助大专家创建一个团队,这个团队是一个科室,接下来是整个协作团体“医联体”,再下来是全国同科医生提出申请加入进这个团队。”廖杰远介绍。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为什么要花代价建立1000家互联网医院,瞄准信息化基础较薄弱的县级医院?启动仪式结束后,廖杰远向健康界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分级诊疗建设发展的思考。“县级医疗发展的驱动力来源于这三架马车:一是机制,二是要投入,三是互联网。县域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县域医联体”的方式能实现以县为中心的医疗能力的整体提升。”

     基层医疗,县级医院承担了9亿人口的就医,实现90%的病人在县域完成就医。过去,因为没有病人的档案,和病人没有联系的纽带,县级医院医生管理自己的病人是很不容易。但是通过互联网,医生管理病人随访和随诊变成一个常态的半自助式的可以完成的。“我们平台上,建立健康档案的病人超过7800万人,专家团队7000多组,这些专家团队少的带的医生十几位,多的六百多位。”丰富的资源正好补充县域医院服务能力短板。

     以县级医院为中心 延伸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

     过去,因为没有病人的档案,县级医院医生管理自己的病人是很不容易。但是通过互联网,医生管理病人随访和随诊变成一个常态的半自助式的可以完成的。

     “我们平台上,建立了健康档案的病人超过7800万人,专家团队7000多组,这些专家团队少的带的医生十几位,多的六百多位。”廖杰远如是说。在他看来,“互联网+县域医联体”模式能更好的下沉优质医疗资源,延伸辐射范围:

     第一,它帮助每一个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医院构建一个专家诊疗中心,向上可以连接全国的重点医院,全国协组的专家,向下可以连接卫生医院,连接社区服务中心,连接村卫生服务,通过互联网医院实现送去诊疗能力的共享。

     第二,作为一个医生的协作平台,大专家同学科的专家和县级医生、基层医生可以在这一个平台上通过专家团队的方式进行无缝的科研、会诊。

     第三,以县为中心,构建了一个全县临床数据中心,通过这些数据传到县医院,由县医院的专家进行判断,如果经验还不够,还可以连到省医院、三甲医院的专家,从而提升县级医院的额服务能力。

     作为“互联网+县域医联体”的精品样本,乌镇互联网医院分级诊疗平台,把医疗资源、检查能力、用药处方能力、转诊会诊能力综合形成一个协同构建一个分级诊疗的体系。契合国家推行分级诊疗政策的大环境,“互联网+县域医联体”模式或将成为实现双下沉、两提升的有效路径。

     文章来源:健康界。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微医集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