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31岁“超级宅男”仨月没下楼,老妈快疯了|他曾是一所211大学毕业生
2016/7/18 新晚报

    

     图片来自网络

     6月30日中午,记者在哈尔滨市南岗区汉广街的一家牛肉面馆就餐。26岁的黄宇既是小老板,也是送餐员。他一边紧盯着平板电脑里弹出来的订餐信息感叹:“这长发大哥咋又点餐了,一碗加辣牛肉面!”

     “他都仨月没下楼了,他妈都快疯了”。黄宇口中“订餐大哥”的家,距他牛肉面馆就5分钟的路程,其实就是街对面。这是一栋90年代初的老楼的7楼顶层。

     敲门前,黄宇让跟随其一起送餐的记者闪到一边,他警告记者说,“订餐大哥”脾气不好,不能见生人,有一次他太忙让朋友来送餐,朋友往屋里多看了几眼,一把就被推了出来。朋友至今心有余悸,说那大哥的眼神“很吓人”。

     门打开时,记者躲在了黄宇的身后,一个高大消瘦的男子探出半截身子,递给黄宇9元钱接过牛肉面后咣当一下关上了屋门。男子的脸被一头长发遮住了,屋里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怪味。

     离开前,黄宇顺手带走了门口的那堆垃圾。返回的途中,黄宇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两年前就在这开了店,“订餐大哥”那时偶尔打电话订餐,让他感到震惊的是,最近3个月他居然没下过楼,天天网上订餐。黄宇有“订餐大哥”母亲的电话,以前老人也订过餐。

     记者找到了“订餐大哥”母亲张桂兰(化名)的电话。听记者表明身份后,张桂兰突然哽咽:“我不求别的,只要他活着!”

     张桂兰说,她是一个单亲母亲,离异多年,一直和儿子生活在一起。儿子名叫赵磊(化名),今年31岁,7年前从哈尔滨市一所211大学毕业,学的是信息工程。毕业后去过广东发展,但误入传销组织,虽然半个月后就脱了身,但内心受了不小的刺激。回哈后,一直不愿工作。直到2012年在亲戚的推荐下去了一家私企。头半年,赵磊干得很好,业绩也不错。但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际,赵磊的人缘并不好,另外,和主管的关系也不融洽。一次开会时,赵磊因不满主管的工作安排与其大吵了起来,最终,被公司辞退。

     这次的打击,对于赵磊来说是致命的。回到家后,他彻底地封闭了自己,每天都待在家里,很少下楼。换了手机号码,拒绝再与外界联系。他拉上了窗帘,整天都趴在电脑前,在漆黑的屋子里没日没夜地玩网游,饿了就吃方便面,到了后来,嫌煮方便面麻烦,就开始点餐。

     张桂兰说,她多年前就下岗了,现在一家私企打工,每月的收入只有2000多元,被儿子啃老让她难以承受。后来,前夫来劝过儿子几次,没想到,儿子竟说出了“你让我下楼我就去死”的狠话。没办法,前夫只能每月汇过来1000元生活费。

     张桂兰痛心地说,她知道儿子一定病了,得了某种可怕的心理疾病,并且最近一段时期“病情加重”,可让儿子下楼都难,根本无法劝他去医院。她和儿子生活期间,儿子嫌她唠叨,也不和她说话。她给儿子收拾东西、洗衣服,也常常引起儿子的不满。几个月前,儿子竟然多次提出要一个人住。张桂兰怕激怒儿子,就搬到公司的宿舍里,晚上打更,一个月多赚500元钱。晚上,她常做噩梦,梦见儿子自杀离开了她……

     记者调查

     在哈尔滨的宅男宅女

     1.

     被同事嘲笑“胖妞”

     女大学生宅在家里3年成“废人”

    

     54岁沈桂芝哽咽着告诉记者:“我姑娘成了废人!”

     沈桂芝的女儿小雯(化名)3年前刚刚大学毕业,受聘进了哈市一家私企。小雯个子不高,身材微胖。一次公司聚会,一位喝了酒的男同事和她开玩笑连喊了几句“胖妞”,当时就激怒了小雯。她气得当场就摔了一个啤酒瓶……第二天,小雯竟然向领导提出了辞职。沈桂芝苦口相劝时,小雯竟称:“公司没一个好人,打死我也不去了!”见状,沈桂芝只好妥协,原以为女儿只是在家休整一段日子,没想到,她一待就是3年!

     沈桂芝说,小雯从不干家务,不管屋里多乱多脏都熟视无睹,她还很少与外界联系,天天在电脑前看电视剧,美剧、韩剧一部接着一部。一个月只下几次楼,但只要院里人一多,她马上上楼,好像羞于见人似的。除此之外,小雯还特别地能吃零食,薯片一吃就是两大包。现在,她的体重已近80公斤。

     沈桂芝和丈夫很担心女儿,可每次想和她谈心时,她总会因此和父母大吵一架,甚至威胁谁再管她,她就不活了……

     2.

     被女朋友甩了

     29岁小伙窝在家里玩网游两年

    

     和沈桂芝一样,56岁的丁志忠(化名)也把儿子当成了“废人”。丁志忠说,他和老伴都已退休多年,加起来只有4000多元的退休金。儿子丁凯(化名)在哈市松北区一所大专毕业后,在一家电脑公司打工。3年前,丁凯交了一个女朋友,每月的工资都花在了女朋友身上。每月,丁志忠还得贴补给儿子1000多元钱。

     然而,相处一年后,丁凯的女朋友突然移情别恋,和一富二代同居在了一起。感情深受打击的丁凯,独自一人喝得大醉。几天后,丁凯不顾父母的反对辞去了工作,此后天天闷在家里。网络世界,成了他唯一的精神寄托,一天当中除了吃睡外,就是玩网游,黑夜和白天颠倒,生物钟完全紊乱。

     长期宅在家里的丁凯,很怕见到熟人,只要家里一来人,无论哪个亲戚朋友,他都会躲进自己的屋里,将门反锁。电脑对丁凯的视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今年年初,他右眼的视网膜竟然脱落了。手术过后,他又趴在了电脑前。目睹此景,父亲丁志忠苦不堪言,却无可奈何。因为,他明显地感到儿子有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他生怕自己言语会刺激到儿子,造成恶劣地后果……

     专家忠告:

     “宅”能生病

     10%的门诊心病患者和“宅”有关

     据医生介绍,到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门诊治疗的患者中,由于长期宅居而引发心理疾病的人占总就诊人数的10%,而所患疾病大多是抑郁症、自闭症。

     心理专家孙丽英在心理咨询中发现,长期“囚”在家中的宅男宅女,如果长期处于这种封闭状态,过度接触网络的虚拟空间,“宅男宅女族”对社会真实的感受会大大降低,易患上心理疾病,严重的会转变为抑郁症,甚至于有自杀倾向。可不论是焦虑、抑郁、狂躁或人格变化等,往往本人还排斥就医。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是病了,所以对别人提出任何有关“就医”、“吃药”的劝解会全盘否定。

     像以面所说的宅男宅女选择了逃避,远离人群封闭自己,肯定患上了“社会恐惧症”,是否还有其它抑郁等症状则有待进一步诊断。

     在孙丽英看来,关键在于提高识别,即家人和朋友要关注“宅人”的情绪变化,一旦怀疑存在情绪问题,就应及时到医院心理精神专科就诊咨询。当然根本性措施在于“宅人”自己,他们应该从倾诉开始,去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得到自己或别人的认可,慢慢感受真实的社会

     如果你遇到挫折,还没有发展到上面几位宅人的程度,孙丽英给出的建议是“少宅多动”,在日常生活中,多晒点太阳,有利于“激活”大脑,产生大脑5-HT对抗情绪低落、容易疲劳等症状。另外,心病还要心药医,一定要鼓励“宅人”们打开家门,走向社会,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一开始,可以让他们先跟亲人和最亲密的朋友一起出去活动,等到他们适应了外界,就可以参加团体性活动了。

     来源:《家报》

     记者 李永明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新晚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