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微信头像“出卖”你的性格
2014/11/4 生命时报

【导读】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脸蛋、着装和气质会透露出我们是什么样的人。而身处社交网络,头像就是我们的脸。通过微信头像,既能看出人们对自我形象的认同,又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人的心理世界。《生命时报》特邀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马健文,教您从微信头像看性格。
丨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马健文
有天,我看到微信朋友圈里一位朋友换了头像,之前都是走文艺清新路线,而现在这个头像显得特别压抑,随即了解一下他的近况,没想到那真是他当时心情的写照。于是我突发奇想,开始琢磨起朋友圈的头像来,发现虚拟头像真是与现实的友人们真有着有趣的联系。
在心理学经典的“屋、树、人”画图测试中,就通过绘画的布局、细节、习惯等来推测当事人的人际状态、心理状态、成长经历、家庭氛围等。而对沙盘游戏的解读,也是如此。

房树人测验

沙盘游戏
这类要求被试对一些模棱两可或模糊不清、结构不明确的刺激做出描述反应,通过对这些反应的分析来推断被试的内在心理特点的测验,就被称为“投射测验”。所以,微信头像的选择、构图也有其可类比性,是从个人选择的细处来折射出性格、心理世界的一面。实际上,人类行为和所有精神产物,绘画、文学作品、建筑,都是内在世界的一种投射。
网络头像就是对自我、情绪、或所认同的事物的一种外在投射,通过头像可以折射出一些性格特征以及每个人的自我认同感。

前段时间流传甚广的“从微信头像看出你的性格,太准了”一文就列举了23种头像类型足够网友们对号入座。举其中一例:“用端端正正的证件照作头像:为人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其实内心很压抑。”这条分析的思路是这样的:证件照是最无争议的照片,所以用的人一般比较保守,循规蹈矩,而这样的人当然就比较克制,容易压抑自己。但是,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某人就是觉得某个证件照把自己照得脸色很好,这时分析就变得不准确了。
所以,同样一个事物,每个人的关注点有所不同,这也正是投射测验的微妙和复杂之处。就像房树人图画测验、沙盘游戏一样,心理学家都不会仅凭一个方面进行主观臆测,而会进一步结合受测者个人对作品的解读。如果你真想尝试通过头像去解读一个人,那不妨听听当事人对自己头像的选择动机、结合其平时的留言习惯等,做综合分析。

因为我也经常接到网上求助信息,而根据我的经验总结,若你周围的亲朋好友,特别是少年儿童出现下列头像,或许你需要关怀一下他们的内心感受了。
1、用比较血腥的图片做头像:内心复杂,容易冲动,有伤害自己或对人暴躁的倾向。
2、用比较阴郁的图片做头像(如阴天):内心复杂,忧郁,容易感伤。
3、用面具或小丑脸做头像:压抑,表里不一,过度掩饰自己。
此外,我还选取了几条蛮有意思的分析,供大家参考:
1、用又远又小的人像作头像:注重隐私,害羞保守,防卫心较强,不易接近陌生人,基本上不太可能与人自来熟。不够自信,自我评价偏低。
2、用童年照片作头像:怀念往昔,总觉得过去的事物比现在美好,容易伤感。
3、没刻意挑过的生活照作头像:这类人对自己的接纳度比较高,对外貌也比较有自信,不一定长得好看,但是能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
4、用男女朋友的照片作头像:正陷在甜蜜而昏头昏脑的热恋中,爱得不能自拔。
5、用儿女照片做头像的爸爸妈妈,情况也不一样:如果是初为人母人父,那是难掩心中喜悦,而如果孩子很大了头像还没变,则是把孩子当成人生唯一的成就与指望。
6、用家人的照片作头像:自我感很薄弱,有很强的依赖性,缺乏安全感,内心深处不愿长大,渴求庇护。▲
以上为《生命时报》原创作品,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并希望转载,请联系生命君并取得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www.duyihua.cn
返回 生命时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